他不說,以元盛王爺的信譽,定然也不會把這事說出去,這樣的話,公子依然是那個不染塵埃的人。
年承瀚仿佛放下了多年重擔,微笑道:“報仇是報仇,欺瞞祖父卻不應該。”
借元盛王爺的勢逼的族裡不得不嚴懲年穀用,徹底敲掉他跟年氏的聯係,是為父親為自己報仇雪恨。
也是發泄自己多年的怨恨。
如果由他自己把證據拿出來,祖父祖母還有族裡可能會因為血脈親情,放過二房。
他絕不滿意。
生為人子,不能為父報仇,不配為人。
但是祖父對自己確實疼愛有加,他做了就做了,所以不會瞞他。
即使祖父會因此生他的氣,他也無悔。
年府的新聞也讓不少人想到了肖知行。
畢竟年穀用前麵才參了她,這麼巧才幾天就被除了族?
這一看就是有某人的手筆,報仇不過夜。
這也提醒了諸位大人,如果沒必要,千萬莫惹那個煞神。
前有封無言後有年穀用,足夠讓他們警醒。
幾位被年穀用蠱惑的禦史大人惴惴不安,真是她在報複?
“那當然,本王睚眥必報,隻要我沒錯,有膽就來。”
就是沒有年承瀚的那些證據,她也能收拾年穀用。
他的理藩院之職也可以退了,不自覺的話,不要怪她再下黑手。
至於那些禦史,讓幽靈衛去查查他們,要是真的沒啥缺點漏洞她就放過他,顯然他們也不是那麼乾淨的人,最後陸續自願致仕。
這時,被皇帝調來盛京的十二人來王府拜見她。
同回來的還有寧瑾和百蘇,他們以後會常駐京城,重點經營這裡。
肖知行接見他們,把他們各自職位的一些信息和處境資料給他們,“本王隻能幫到這裡,至於進去後怎麼行事,慢慢看慢慢學。”
眾人應是,心裡都有一杆秤,他們永遠是肖知行的人。
寧瑾跟肖知行彙報北州商行的季度盈利,肖知行掃過那個天文數字,等他一項項講完。
她指示,“繼續完善商律條列,再撥一部分錢,在大盛各州建立善養堂,接濟養育孤兒。”
達則兼濟天下,能養活一些孤兒也算積累功德。
北地四州現在已經沒有孤兒,善養堂就沒開,隻能在其他地方開。
而且她名下各個勢力都需要新鮮血液和人才,這些孤兒培養好,就是最鐵杆的未來部下。
寧瑾接了任務立即去忙。
肖知行又見了百蘇,聽她彙報醫堂建設的情況。
“北方、中部基本裡衙以上都有至少兩個北州醫堂,南方五州發展慢一些,隻有郡縣有,下官會再推進,還有北疆,也要開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