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麻醉醫師單手調試著便攜呼吸機參數,另一隻手穩穩扶住莫離下頜保持氣道開放。
v波形在屏幕上規律跳動,潮氣量穩定在480。
護士長將三通閥旋至腎上腺素微泵通路,指尖輕點注射泵屏幕:“0.05g\kg\in維持劑量確認。”她快速檢查股靜脈置管尾端的肝素帽,無菌敷料在無影燈下泛著規整的十字反光。
hg,波形衰減13。”主治醫生的聽診器在莫離心前區短暫停留,“竇性心律,心率89次\分,轉運途中每兩分鐘通報一次脈氧。”
五名醫護同步推動病床的瞬間,滑輪與環氧地坪摩擦出平穩的嗡鳴。
呼吸治療師將轉運氧氣瓶壓力表轉向可視角度,左手始終虛按在呼吸機管路y型接口處:“氣道峰壓18\h2o。”
穿過自動門時,巡回護士用身體擋住電梯按鈕區的金屬棱角:“負壓吸引器備用壓力300hg,6號吸痰管已預充生理鹽水。”她的無菌手套在電梯不鏽鋼牆麵上劃過,留下轉瞬即逝的霧痕。
hg。”麻醉醫師的目光在監護儀與患者唇色間快速切換,“準備過渡到病房呼吸機,潮氣量補償增加10。”
特護病房的層流風幕掀起莫離一縷額發,護士長已提前撕開新的電極片:“導聯、5波形清晰,st段無偏移。”她將經皮血氧探頭重新夾在耳垂上。
,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遲鈍。”他屈指彈了彈頸內靜脈導管的三向開關,暗紅血液在透明延長管裡劃出流暢的拋物線,“管路通暢,cvp8hg。”
“加溫毯維持38.5,膀胱溫36.8。”護士將測溫導尿管妥善固定在大腿內側,“靜脈輸注液溫度監測36.2,每小時尿量已達40。”
當三台注射泵被精準卡入床旁支架時,監護儀跳轉為病房模式界麵。呼吸治療師將呼吸機管路與牆氧接駁,手指懸在觸發靈敏度調節鈕上:“psv模式,支持壓力12h2o,備用呼吸頻率14次\分。”
主治醫生最後確認過胸引管水封瓶的波動幅度,轉身時白大褂下擺在空氣消毒機的微風中靜止:“每15分鐘記錄一次呼吸力學指標,意識狀態按crsr量表評估。”他的簽字筆在監護單上落下一串醫學縮寫,墨跡未乾就被夾進床尾的金屬活頁夾。
病房門緩緩閉合的瞬間,中央監護站的波形同步跳上電子看板。莫離的體溫曲線平穩地爬升著,在36.5刻度與綠色正常區間重合。
走廊儘頭的鉛窗透進晨光,心電導聯線在窗欞投影下規律顫動,如同精密編織的生命經緯。
分割線
日記本的內容逐漸出現了許多我看不懂的情節,但是真實得就像紀錄片,說起來好笑,日記本本來就是記錄真實的小本本,記錄主人活過的那些瞬間與驚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