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楊曼講京城一家小公司正在籌備拍攝《亮劍》的事,林向東剪了一支雪茄煙點上,想起自己曾經刷過好幾遍《亮劍》。
在林向東的記憶中,這部電視劇好像是2005年秋天在央視首播,創下了當年的電視劇收視紀錄,後來又在各家電視台重播了無數次,是國內抗戰劇的天花板。
這部經典抗戰劇,應該就是京城這家名叫海潤的影視公司投資拍攝的,這樣的現象級作品,富樂影業應該投資參與,添一把火。
這樣想著,林向東問道:
“曼姐,這部電視劇準備投資多少錢?”
“聽說隻有1500萬,劇本是30集,平均一集製作成本隻有50萬。”楊曼答道。
林向東裝作眉頭一皺,抽著煙,想了想道:
“1500萬也太少了,這樣吧,你去找海潤影視的老板溝通一下,追加3000萬投資,總共投資4500萬,平均一集製作成本150萬。
“富樂影業投資2500萬,再聯係蜀川電視台投資500萬。”
楊曼有些驚訝,笑著道:
“向東,你很看好這部抗戰題材的電視劇?”
林向東笑了笑,解釋道:
“明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需要高質量、有震撼力的抗戰劇,《亮劍》原著塑造了鮮活生動又另類的英雄形象,值得投資。
“這個故事拍成電視劇,如果主演挑得好,主角形象立得起來,配角的表演也很到位,這樣一部電視劇很可能成為收視爆款。
“富樂影業需要投資主旋律影視劇,要投資幾部有影響力的,有希望大熱的作品,《亮劍》就有這樣的潛力。
“1500萬拍30集戰爭題材電視劇,各方麵的開支肯定捉襟見肘,我們投資3000萬進去,能夠保障這部劇儘量拍好。
“像hbo拍攝戰爭劇《兄弟連》,總共10集電視劇,投資了1.25億美金,單集製作成本1250萬美金,拍出了一部史詩級的戰爭劇。
“我們現在還拍不出這種水準的影視劇,我們的影視工業水平跟美國差得太遠,不過我們可以學習,逐步提升。
“文化產業跟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華夏影視娛樂業現在還是初期階段,將來肯定會出現一部電影十幾億甚至幾十億票房……”
楊曼明白了,笑著道:
“好,我保證完成任務。”
林向東想了想,又道:
“我們的影視工業發展水平差了好萊塢幾條街,如果好萊塢是一座現代化工廠,國內的影業公司全部都是小作坊。
“富樂影業要做大做強,就要學習好萊塢的運作模式,重點還是人才,要引進各方麵的專業人才。”
楊曼嫣然一笑,坐在林向東腿上,抱著他親一口:
“要不我們直接將海潤影視買下來好了,邀請海潤的老板劉彥明到富樂影業做ceo,怎麼樣?”
“你對這位劉老板了解多少?”林向東問道。
“韓三哥覺得這個人不錯”,楊曼介紹道:
“劉彥明40歲,京城人,祖籍在魯省泉城,我聽韓三哥講,劉彥明下海創業之前在京城電視台文藝部當製片主任。
“劉彥明在1989年下海創辦了海潤廣告公司,從1994開始投資拍攝電視劇,到目前為止,海潤影視已經出品了接近30部電視劇,最近兩年,每年都有五六部電視劇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