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開口道“錢老,有什麼說什麼就是,我能接受。”
“行,那我就直言不諱了。”錢華點頭道“我覺得這應該不是董源的真跡。”
“何以見得?”曹子建饒有興致的問道。
“因為董源的《夏景傷口待渡圖》這幅畫我有幸見過一次,兩幅畫在風格上,有些不同。”
曹子建知道,董源風格多變,六件作品,能畫出六個不同的風格出來。
所以錢華這麼認為也無可厚非。
要不是儲物戒指,曹子建一時半會,也難以確定這就是董源的畫作。
不過,他也沒打算將這事全盤托出。
除了解釋起來太費勁外。
他還擔心自己解釋通了,錢華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將這畫作勻給他。
這應付起來也麻煩。
還不如繼續讓對方蒙在骨子裡。
興許是聽到了自己和錢華的對話,陳慶文這時也開口道“子建,這幅畫的鑒賞印看著沒問題,絹本的新舊程度以及畫風,也沒什麼問題,就是這風格“
說到這,陳慶文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改口道不過“即便不是董源的畫作,但看得出,確實是一幅宋畫,一萬大洋,並不算虧。”
其實,這還真不怪陳慶文和錢華無知。
實在是因為,這會的信息都比較閉塞。
加上董源留存下來的畫作本來就少。
所以對於董源畫作特點的知識,都是來於前人留下的書籍。
至於像董源的真正作品,壓根就沒見過幾幅。
沒有對比,這分辨真偽,自然就困難了。
隻是相較於兩人,張好好卻是提議道“子建,據說,董源是以真山實景入畫,咱們可以用江南風景對照此畫比較。”
“興許能比較出一二。”
“要真能確認是董源的作品,那你算是撿大漏。”
確認作者的一幅畫,和無款的作品,價格相差還是很大的。
就拿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舉例吧。
存世張擇端的畫,目前就這麼一張。
其實,以《清明上河圖》的藝術造詣,這幅畫是趙擇端,王擇端,黃擇端不那麼重要。
但是在華國傳統書畫文化中,它的觀念並不是這麼認為。
一幅畫,必須要依附一個畫家存在。
如果你說,這是一個無款宋畫,叫《清明上河圖》。
大家都會覺得價值差那麼一點。
所以,如果一個古代畫家存世的作品過於稀少,這位畫師又在曆史上籍籍無名,
客觀的說,他存世的畫就不能說明某一種風格。
意義就顯得過於單一。
這也是為什麼張好好想讓曹子建去自證的原因。
不過已經知道結果的曹子建卻是笑著開口道“沒事,管他誰的呢,隻要宋畫,足矣。”
“這才是收藏書畫家該有的心性,子建,你很棒。”陳慶文由衷開口道。
曹子建笑了笑,正準備說點什麼,就聽到錢華開口道。
“既然子建的書畫鑒賞完了,那就鑒賞一下我今天帶來的這幅作品吧。”
喜歡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