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聞言,總算明白張海山為什麼落差如此之大了。
敢情因為這個原因。
其實,關於女子不能從事玉雕這一行,在古代,不僅僅是因為性彆歧視的問題,還有事實上的困難。
因為以前的玉雕師不僅僅隻是拿一塊玉就上手雕琢這麼簡單。
他們還有治玉。
這可是一件重體力活。
首先,玉雕師要自己開胚。
也就是所謂的解石。
現在解石基本上都是用切割機,僅僅幾分鐘,就能將堅硬的原石一分為二,效率極高。
但古代可沒有這種工具,隻能用最原始的辦法。
當時的工匠,需要一手懸空托著沉重的石料,另一手抓著砂子往石料上撒。
還要用水衝洗石料。
腳要不停地踩著旋床的木板,帶動鐵砣轉動,以砣帶水,以水帶砂。
那時候與其說是雕玉,不如說琢玉,說琢玉,更不如說磨玉。
加上六月徂暑,七月流火。
所以當時的工匠們都是光膀子做事,大汗淋漓,腰間係一條毛巾吸汗。
所以這一行的工匠,都將自己形容為“手托日月千斤重,日行千裡不動身”。
這種體力活,確實不是一個女人能夠勝任的。
“張四爺,我知道你的顧慮,因為以前的工匠要磨玉。”曹子建開口道“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如今市麵上很多都是已經解出來的玉料。”
“所以女子未必就不能勝任玉雕師這個工作。”
畢竟在現實世界,女性玉雕大師並不是沒有。
“再看吧。”張海山擺了擺手,顯然是不想在這話題上繼續。
曹子建見狀,也就沒有多言。
因為有些觀念,並不是靠自己三言兩語就能勸得動的。
需要時間去驗證。
或者說,有機會讓劉淑芬自己跟張海山好好接觸一下。
接下來的幾天,曹子建也沒閒著。
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去挑一些上好的玉石拿去給張海山雕琢。
玉雕的價值,除了玉雕師的高超技藝,設計方案以外,還跟材料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如果材料普通,即便雕工在精湛,價值也十分有限。
所以,曹子建給張海山雕琢的玉料都是不惜成本。
除此之外,有事沒事的時候,曹子建還會去山忠商會京城分部轉悠。
這條大魚,自己可要盯緊了。
轉眼,三天過去。
由於昨晚在鬼市逛得比較晚,所以曹子建來古雅齋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
一進店,劉淑芬便是將一張紙遞給了他。
“掌櫃的,這是張公子早上過來找您的時候,發現您不在,所以留了張紙條,讓我轉交給您。”
曹子建接過,打開紙條看了起來。
其上的內容很簡單。
就是張好好留給自己一處地址,讓自己有空的時候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