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子建想著這蛐蛐都是萬三帶來的,為了不喧賓奪主,特地沒選他覺得最好鬥的那隻,而是挑了一隻稍次一等的。
“三爺,我選好了,就這隻。”曹子建拿過蛐蛐罐,道。
“子建,既然你選好了,那輪到我了。”萬三眼含笑意道。
隻是,他沒有去看桌上的那些蛐蛐罐,而是扭頭看向王伍,道:“老伍,將我的巨靈神給拿出來。”
“好嘞,三爺。”老伍答應一聲,從包裡又取出了一個蛐蛐罐。
曹子建見狀,嘴角猛地一抽。
好家夥,藏心眼子了。
“子建,莫怪,這巨靈神跟我有感情了,在我手裡才能發揮他最大的鬥性。”萬三打了個哈哈。
不過,曹子建沒有接萬三的話茬,因為他的目光被那蛐蛐罐給吸引住了。
跟王伍之前拿出的那些蛐蛐罐不同,這不是陶罐,而是青花罐。
俗話說玩蟲一秋,玩罐一世。
蛐蛐罐的材質有很多,除了陶製,瓷製,還有玉質,石質等等。
不過從收藏角度來說,最具收藏價值的就是瓷製蛐蛐罐。
它始於南宋,盛於元明。
當時都是由帝王指定的禦窯廠和官窯燒製,作為貢品專供皇室使用的,因此民間極少流傳。
像是名匠製作的精品蛐蛐罐流傳至今已極稀少,現已成藏家競相追逐的珍寶。
老伍現在拿出的這個蛐蛐罐。
罐體作圓柱形,口沿及底部略為收斂。淺盤式蓋,蓋和罐體相扣合時,陷於罐的子口之中,形成“座蓋式”。
蓋正中有一小孔,作通氣之用。
圈足淺而寬,露胎,胎釉結合處可見火石紅線。
器物胎體厚重,釉層肥厚,白中發青,儘顯宣德器物特色。
罐蓋上繪製瓜瓞紋,葉蔓掩映,碩果累累,呈現出一派盎然生機。
“三爺,這是宣德時期景德鎮禦窯廠燒造的青花蛐蛐罐?”曹子建朝著萬三問道。
“不上手,單憑掃一眼就給斷了代,子建,你這眼力,比你父親隻強不弱。”萬三聞言,對著曹子建豎起了大拇指。
在曆朝曆代的蛐蛐罐中,當屬宣德時期最負盛名不說,也是遺存下來數量最為稀少的。
朱瞻基開創“仁宣之治”,卻被人稱為“蛐蛐皇帝”。
可見,在鬥蟲方麵,朱瞻基的熱衷。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在他的親自帶動下,當時,一隻好蛐蛐的價格能達到數十金的地步。
正所謂打了一輩子仗,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鬥個蟲怎麼了?
所以,朱瞻基就下令禦窯廠燒製了大量蛐蛐罐。
但根據史料記載。
張太後在朱瞻基死後,當場下令,把宜德帝玩的瓷器全砸了。
這在明朝人李賢的《天順日錄》中有明確記載“宣廟崩,太後即命,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吉之物,悉皆罷去。”
這可能就是故宮雖然有宣德官窯瓷器八百多件,台省那邊更是多達一千七百多件。
但其中,卻鮮少有宣德青花蛐蛐罐的主要原因吧。
“子建,這樣吧,隻要你能贏我一局,這蛐蛐罐我送你了。”萬三見曹子建一直盯著蛐蛐罐,也為了表達自己藏心眼子的歉意,笑著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