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底款的整體書寫手法,可以判斷是乾隆早期官窯風格,故應屬於督陶官唐英所先鋒創燒之品種。
一番查看過後,曹子建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這是乾隆時期的套瓶。
所謂套瓶,就是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內瓶。
作用就是為了陳設,顯示出當時高超的製瓷技巧。
套瓶的燒造難度極高,特彆容易破損。
其工藝之複雜,被認為是最難燒製的瓷器之一?。
所以在乾隆時期,燒造的數量就特彆稀少。
它雖然不是乾隆時期獨創的,但卻是被唐英給發揚光大的。
這件鏤空套瓶,從釉水瑩潤,胎質細膩,多層印花清晰,鏤空刀法嫻熟,畫麵飄逸俊朗可以看出,是乾隆時期,工藝水準最高的瓷器了。
要知道,像這種瓶器,絕大部分都珍藏於乾清宮,除少數陳設圓明園外,根本不作賞賜之用。
在現實世界,僅兩岸故宮尚有這種套瓶遺存。
至於流傳於坊間的藏品,也大多為當年圓明園遭入侵者掠奪後遺散出來的。
這也是曹子建為什麼敢肯定,這絕對不是張英收藏的原因之一。
因為對方根本沒接觸這種套瓶的機會。
至於這件套瓶的具體價格是多少,即便曹子建也不清楚。
不過通過現實世界對各種乾隆時期套瓶的上拍情況,大致可以推斷出,是以億為單位的。
早在2010年的時候,一件乾隆粉彩鏤空套瓶,就曾以5.5億的天價成交過一次。
創下了當時華國最貴藝術品的紀錄?。
見曹子建將手中的瓷瓶放回去之後,張英開口道:“曹先生,剛才見你看得認真,還咽口水了,足以看出你對這件瓷器的喜愛程度。”
“價值過億的寶貝,能不喜歡嗎?”曹子建心中這麼想著,嘴上也沒否認:“確實喜歡。”
“既然如此,那這裡的東西全都送你了。”張英開口道。
“全都?送我?”曹子建一愣。
單單這件瓷瓶,價值就已經過億了。
剩下的曹子建雖然沒有細看,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低於十億。
“對。”張英點頭:“不過有件事,我必須跟你交代清楚。”
“你說。”
張英麵色一正,道:“這些東西,看似能帶來財富,但是卻不能出現在市場上,哪怕一件。”
“為什麼?”曹子建不解道。
“因為這些並不是我從正規途徑弄來的,也不是這密室的主人留下的,而是我當初從一艘老外的貨船上掠奪而來。”
“倘若你將他們拿到市場上,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被人給盯上。”
“到時候,就是人財兩空的下場。”
“我可不想看著你出事。”
張英的這個擔心不無道理。
不過,那是對彆人而言。
對於擁有雙穿門的曹子建來說,這擔心卻是有些多餘了。
當即,曹子建保證道。
“英姐,你放心,這些東西我不會讓它們在民國的古玩市場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