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一眼大開門的東西。
典型清代官家出品的。
在一番簡單的看過之後,嚴文德沒將白玉翎管給重新放回去,而是朝著攤主問道:“什麼價錢?”
“五萬。”攤主將自己的手掌攤開。
“這要是五萬的話,那咱就不用談了,我肯定給不了。”嚴文德說著,就準備將手中的白玉翎管給放回原處。
“那您能給多少呢?”攤主問道。
“兩萬。”嚴文德開口道。
見嚴文德將價格砍掉大半,攤主也沒直接趕人,畢竟對於自己攤位上的東西‘進價’,他都了然於胸的。
兩萬對於這白玉翎管來說,自己還有的賺。
隻是賺的有點太少了。
當即開口道:“兩萬這也忒低了,您再給漲點。”
“兩萬一。”嚴文德適當了加了一千塊錢。
“咱實實在在的,這怎麼說也是清代的和田白玉料,這樣,我再給加兩萬,四萬一,您拿走。”攤主開口道。
“兩萬二。”嚴文德再次隻加的一千。
這種討價還價,考驗的就是人的耐心,當然對於嚴文德來說,還是一種樂趣。
即便有錢如他,也想用最少的錢賺取最大的利益。
“三萬五,再少,我不會賣的。”攤主這說話態度,就是要告訴嚴文德,東西已經沒有降價的餘地了。
隻是這種變招,對嚴文德無效。
對於擁有諸多藏品的他來說,並不是非要這白玉翎管不可。
於是,也用了攤主同樣的方式,開口道:“兩萬五,您要賣我拿走,不賣的話,我就去彆的攤位再瞧瞧。”
就在嚴文德跟攤主‘砍’得熱火朝天時,曹子建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了攤位上的其他東西了。
這會,他被攤位上一個看著大小跟板磚差不多,甚至形狀也跟板磚差不多的的硯台給吸引了目光。
之所以確定這是硯台,而非板磚,是因為在板磚的中間區域有個墨巢。
“靠,這絕對是我生平見過最大的硯台了,到底是哪個臥龍鳳雛設計出來的?”曹子建心中暗道。
要知道,硯台通常都設計的比較小巧。
除了石質所決定以外,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
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需要隨身攜帶硯台進行創作或學習?。
跟板磚一樣,那攜帶起來多不方便?
所以一眼,曹子建就知道,這絕對是現代產物。
隻是如此大的硯台,還是讓曹子建好奇的將其拿在手中把玩了起來。
隻是這一把玩,曹子建感覺到了這板磚硯台的重量有些不對勁。
按理來說,如此尺寸的羅紋硯硯台,在重量上應該不可能輕這麼多才對。
“這是另有玄機?”曹子建心中這麼想著,這就仔細甄彆了起來。
隻是,任憑他如何觀看,都沒找到‘輕’的原因。
外表看不出端倪,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內部有貓膩。
當即,曹子建心念一動,發動了心如明鏡。
這一看,曹子建明白了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