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藏品豐富,門類齊全,而且這些瓷器看著都有一眼。”
“現在市場就需要像你們這種堅持真品的典範,這對樹立行業形象很有示範意義。”
雖然都是一些比較官方的話,但那展主聽得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現在局裡正在優化標的審核流程,未來會對規範經營的商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陶局繼續道。
“有需要政策指導或鑒定支持的,可以隨時聯係文物部門,你們商家是連接文物與公眾的橋梁,我們會做好服務保障的。”
展主也不知道對方是在給自己畫大餅,還是真的確有其事。
但不管是哪一種,客套話是肯定要說的。
這就開口道:“陶局長,鹹陽文物市場在您和諸位領導的帶領下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就在陶局跟著展主交涉的時候,小孟的手機響了起來。
他拿出手機看了一眼,發現來電人是他剛剛存的曹子建後,這就退到了一邊,按下了接通鍵。
“孟老板,這邊排到你了,你可以過來了。”電話那頭傳來曹子建的聲音。
“好,我等會過去。”
說完,小孟便是掛斷了電話。
不過他沒有急著跟陶局長說,而是一直耐心等陶局長跟那展主將話說完,退出展位的時候,才跟陶永彙報道:“陶局長,那邊那個古瓷展位請我們過去。”
“走吧。”陶永點了點頭,這就朝著曹子建的展位走去。
。。。。。。
曹子建的展位內。
本來陶永等人來得時間就比較晚,排到他們的時候,展位上的客人已經不多了。
這會的範陽正坐在椅子上,說道:“在忙完下午,就可以收工咯。”
“為什麼這博覽會才持續三天呀。”曹子建則是感歎道。
因為這兩天半售賣的藏品數量,按照曹子建的估計,恐怕隨緣居半年都賣不出這麼多。
“子建,那些跟你成功交易的買家不是都跟你要了聯係方式嘛?哪怕這博覽會結束,到時候他們有需要,還可以去你隨緣居呀。”範陽開口道。
“那也是斷斷續續的客流量,哪有現在這般源源不斷來得舒服。”曹子建答道。
就在兩人聊著的時候,陶局等人也是過來了。
可能礙於店內還有其他展客的緣故,進入曹子建展位的小孟沒有急著跟曹子建介紹,而是跟陶永一起,先查看起店內展櫃上的各個藏品。
看著看著,陶永被展櫃上的一件造型設計極具美感的青花玉壺春瓶給吸引了目光。
“這青花發色,有點彆具一格。”
心中這麼想著,陶永朝著曹子建開口道:“麻煩將這件玉壺春瓶拿下來給我看看。”
“好。”曹子建應了一聲,這就將那瓶子給取了下來。
經過一番查看,陶永將這玉壺春瓶給翻了過來,查看起了底部。
底麵火石紅釉與漿泥紅白釉明顯,但卻沒有落任何年款。
“雖然沒有落款,但這玉壺春瓶製作規整,線條流暢,造型優美。”
“不管胎釉,造型,紋飾亦或是釉色,都已經達到了官窯的水準。”
“細細品賞,還能看到這瓷瓶自口至足部以s形的優美曲線塑造出柔和勻稱的造型。”
“而且其上的菊花紋飾,還是明清禦窯瓷器中常用的三大花卉紋之一。”
“怎麼就沒有落款呢?”
陶永心中暗暗思量著。
雖然說,他是鹹陽文物局的副局長,但平時的主要工作並不是專職文物鑒定的。
所以第一時間,也是有些沒斷除這件玉壺春瓶到底是哪朝哪代的器物。
不過他相信,小孟肯定知道。
這就朝著一直站在自己身後的小孟招了招手,道:“小孟,你上手看看這瓷瓶,是哪個朝代的。”
隨著小孟上手一番查看,答道:“陶局,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件應該是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玉壺春。”
陶永聞言,露出恍然之色道:“我說怎麼沒有標注帝王年號款,原來是明洪武時期的。”
因為瓷器落年號款的形式,最早始於明代永樂年間。
而這會,展位上的展客都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了陶永和曹子建等人。
為了能早點做完這單生意,早點乾飯,曹子建開口道:“三位,這可是不可多得的瓷器。”
“在明清六百年官窯燒造史中,洪武時期的瓷器,雖然僅僅隻燒製了三十年,短暫的如同一顆流星,但它卻如太陽般光輝永耀,為後世不懈仿製。”
“曾一度不為世人辨識,蹤跡混淆,如今已被視為藝術品殿堂的拱璧之寶,聲名顯赫。”
“洪武朝瓷器更是上承元代、下啟永樂宣德的重要轉變時期,總體風格介於元代和永樂宣德朝之間。”
“如果說元代的青花瓷器發色濃豔,風格粗獷,那麼洪武朝則開始了青花趨向風格清雅、紋飾明晰、布局舒朗的新時代。”
“彆看是處在元明之際的轉變期,但洪武瓷器不管是拉坯,燒成,釉色等各方麵都得到了十足的發展。”
“你們如果要的話,三百二十萬就可以拿走。”
“曹老板,我們來你這展位可不是入手瓷器的。”小孟先是搖了搖頭,而後表情一正,開始跟曹子建介紹起了陶永的身份。
聽完介紹的曹子建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原來是陶局長,誤認為您是展客了。”
“小夥子,你很不錯。”陶永對於曹子建的剛剛那番述說,讚賞道:“年紀不大,但是對於藏品的點評十分中肯,這種專業素養正是行業需要的標杆。\"
“陶局長過獎了。”曹子建謙虛道。
“下次如果市裡有舉辦文物鑒定公益活動,我希望能夠邀請你作為行業代表參與,也算是給年輕人做個榜樣。”陶永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