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是睡不成了,蘇易乾脆起來打開電腦。點開一個文件,這個文件蘇易的債務清單。記錄著蘇易全部債務的明細。
蘇易從接觸電腦開始,就熱衷於學習各種工具軟件。從office辦公軟件到photohop,甚至後來的ca專業製圖,一直到後來的視頻剪輯。對ecell和ca尤其用心,曾經用ecell製作過一個咖啡廳的記賬表,在總表和和分表中設置計算公式,可以非常便捷地搜索出任何一天,或者一個時間周期內的經營情況,並自動計算出盈虧數據,也能反應出具體盈虧單項和數據。當時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員工曾經說“蘇總這個表格,可以當一個半個軟件了。”員工自然有恭維老板的意思,但蘇易的確對自己設計的表格比較自信。
而這個債務清單,蘇易便根據時間,貸方、本金,利息,還款等信息設計分表,然後再彙入總表設置公式,可以很清楚地反應債務動態及具體金額。
截止當天,蘇易的債務總額為九百四十八萬!債務分為三類:銀行、借款和應付。銀行類分為貸款和信用卡兩大類,借款分私人借款和小貸公司借款,應付賬款分人工和材料。
蘇易沒有看銀行貸款,因為銀行貸款基本是抵押貸款。該處置的資產已經處置完了。
而信用卡這類,蘇易有八張信用卡,總額度是一百二十萬,全部逾期。最近一家銀行委托的催收公司在給蘇易打電話的時候什麼難聽說什麼。蘇易都是靜靜地聽,聽完了就掛電話。畢竟,自己欠錢理虧,蘇易也沒有太在意。
而在“借款”類,蘇易是以貸方(借出方)的姓名為科目。總共有12個貸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貸方的金額越小。最小的一筆,隻有三千元。而最大的一筆,是一百七十萬。
私人借款中金額最大的貸方是羅斌。共有兩筆。一筆是四年前,羅斌以自己的一套住房做抵押為英業集團擔保一百五十萬的銀行貸款。這筆貸款已經逾期三年。另一筆是一年前,羅斌個人賬戶轉款二十萬到蘇易的個人賬戶。
小貸公司的借款總共有兩家。其中一個是月息4%(通俗的說法是4分),本金五十萬;另一個的月息是5%,本金七十萬。
蘇易把鼠標移到最後一個分表,科目名稱是“父母”。蘇易有點不敢點開,雖然他清楚地記得這個表格中的內容。閉上眼,蘇易摁下了鼠標的左鍵。在父母處的借款,總共有六筆,共計一百一十萬,最早的一筆是五年前,二十萬。
至今蘇易還記得,那是春節前,蘇易承建的木江市城管局的大樓裝修,因為工程進度款滯後,春節前農民工的工資有二十萬缺口。蘇易不想找時任木江市長的李雲岫,回到家裡找父親借錢。父親二話沒說,取了二十萬現金交給蘇易。當時英業公司的財務已經出現問題,雖然每年營收近二個億,但利潤卻不到一千五百萬,已經是靠借款在維持公司的經營。父親這裡最大的筆是四十萬,最小的一筆是三萬。
“啪”蘇易一巴掌拍在腿上,手掌上有兩個被拍死的蚊子,看著掌上的兩處噴濺狀的血跡,“吃得真飽!”蘇易在心裡說。
蘇易順著時間往前回憶。“怎麼會欠這麼多錢?”這個問題,不少人問過蘇易,但蘇易自己也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從時間上看,大額借款應該是在英業實業有限公司變更為英業集團以後。
在變更之前,蘇易隻有兩個業務板塊,一個是旅遊,一個裝飾裝修。其中裝飾裝修包括了建材銷售。蘇易現在依然記得,當時年營收大約在一千五百萬,而利潤差不多在五百萬左右。公司員工不到二十人。人均工資在一千左右,加上年底的獎金,人力資源成本每年大約四十萬。
後來公司擴大建材貿易業務,為一些政府重大項目提供鋼材,當時出現過短期的資金缺口,蘇易那是開始向銀行貸款。記得在重組天河之前,因為一筆一百五十萬的銀行貸款出現逾期,當時給蘇易擔保的金東方的老板肖凱差點要和蘇易你死我活。
蘇易重組天河集團的時候,並沒有向銀行貸款,而是以承擔債務的形式,完成了天河集團的改製。雖然後來天河集團成了英業最大的一個包袱,但當時,通過天河集團的改製,蘇易的英業集團成為榕市第一家重組國企的民營企業,而英業也因天河集團的改製有了國企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