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服務員拿出二維碼牌子,放到到了每個餐桌上。
陽旭看著這個二維碼牌,上麵寫著:掃碼關注明源書院,餐費九折,終生有效。
那三桌的客人,已經拿起手機掃碼。
一陣悠揚地古琴聲傳來,電視機屏幕上展開一個卷軸。
一筆娟秀的鐘王小楷。
明理而溯源——明源書院序
唐末五代,士子避亂於山林。雅集於堂,辯經論道,質疑問難,漸成風尚,始稱書院。至此,一脈傳承,千年流變。及至清末,新學興起,書院式微。
當此文化複興之盛世,樹立文化自信於啟蒙,明源書院應時而立。
知書而識禮,明理而溯源。是名之“明源”。
秉承古訓,傳承文脈。儒理心漢、琴棋書畫,門類不一而足。
名家講壇、筆會互動。親子體驗,遊曆實踐,形式不拘一格。
格物致知,開智於教化其中;知行合一,立信於行止之間。不附庸於風雅,唯立足於踐行。雖不入於廟堂,誠孔墨之精神。
院門常開,虛席以待天下雅士;清茗常備,掃庭誠邀世間名流。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養士不可無田,無田是無院也。院有田則士集,而講道者千載一時;院無田則士難久集,院隨以廢,如講道何哉?”(徐梓:《元代書院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文化經營,非市利而辱斯文;以教養學,實自足以圖長遠。此開院之初心,拳拳可鑒於天地。
籌謀策劃,時近一年。此癸卯仲春之際,萬象更新之時。開院在即,作序以記。
電視裡反複播放著這段視頻。店裡的客人已經滿了,在外麵等位的人,看著臨時擺放在窗下的電視,和一個二維碼海報。
幾乎所有的客人都掃碼並加了關注。
“蘇哥,已經有三百多人了。”不少客人把二維碼拍下來後,發給親朋好友,畢竟,停外麵現在是網紅餐廳,隻需要點個關注,就能餐費九折,何樂而不為?
“蘇師兄,做得漂亮!這篇序,應該是蘇師兄的手筆。”陽旭豎著大拇指對蘇易說。
“大師兄,這才開始。好戲,還在後麵。”蘇易今天請陽旭過來,主要是要讓陽旭對書院有信心。
到當天晚上九點,明源書院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千人大關。一些路過停外麵的行人,也在短視頻的吸引下加了關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