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盛夏轉眼而逝,又到了入秋後的豐收,內花園的莊稼也迎來了收割,但今年卻沒有看到李泰的身影,隻有幾個老太監在忙碌著。
這幾個月,大事沒有,小事卻不少!
中間,湘王來了一次,說了兩件事,第一,他不願意擔任大宗正之位,因為朱允熥的大宗正是老爺子給的,他不能奪走。
第二,他不放心鳳陽的拆遷,生怕會損傷皇陵,主動請命前往鳳陽主持皇陵的拆遷工程。
這兩件事朱雄英全部準了,並讓朱允熥繼續擔任大宗正,並和李景隆一起在北平興建新都。
大明繁榮昌盛,蒸蒸日上,農業,軍事,工業,海運,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在所有的事情中,朱雄英最關心的還是農業,民以食為天,如果百姓吃不飽,那其他的都是扯淡。
永興朝二十一年了,其中兩次在全國減免賦稅,從洪武朝的三十稅一減到了四十稅一,又到了五十稅一。
如今大明的賦稅重心已經從農稅轉移到了海稅和商稅之上,所以,這段時間,永興皇帝朱雄英正在考慮再次減免賦稅的事。
準備把農稅的五十稅一減到百稅一,以後百姓收一百斤糧食隻需要輸官一斤,這樣的做的話,每年的農稅直接少一半。
當然,不是每個地方都減稅,大部分在北方地區,還有新立的行省,像江南地區可不能這樣減。
同時,朱雄英給江南巡撫周忱下了一道聖旨,往後三年,江南的稅糧分成兩份,七分入國庫,三分由大運河運到北平的通州。
另外,漢南布政使黃福同樣接到了聖旨,漢南稅糧,七分輸官,三分運到雲南,並命令沐家提前修建糧倉。
自從王振擔任漢南監察禦史後,漢南的賦稅折成銀子,從一年二十多萬兩變成了一年一百七十多萬兩,直接翻了近十倍。
由此可見,王振是有真本事,也是個能乾大事的人,有楚王坐鎮,有大明水師任他驅使,以勾結叛賊黎利為由,把漢南士紳豪強殺的人頭滾滾,男女老幼,一個不留,比詹徽在江南還要更狠。
參王振的奏本一直不斷,幾乎每天都有,卻都被朱雄英壓著,王振同樣給皇帝上了奏本,再給他一年多的時間,到永興二十三年初,他還給大明一個朗朗漢南行省。
王振品行如何,先不論,可他有敢打敢拚勁頭,有不怕得罪人的膽量,有大破大立的魄力,有迎難而上的勇氣,能把一個爛攤子收拾好,這就是能臣乾吏。
朱雄英給王振的回複也很簡單,王禦史不要怕,朝廷這邊有朕給你壓著,任何人都參不倒你,你甩開膀子,放心大膽的去乾吧。
你就是大明朝立在漢南的擎天白玉柱。
王振這把刀用著真不錯,真是越用越鋒利!
除了公事外,也發生了許多家事,經過越王不斷的努力,越王妃懷上了,產期要到明年了。
另外,猴子被涼王揍趴下後再也沒有來了,聽說去找常茂學武去了,寶慶公主也沒來鬨過,畢竟太丟人了,實在沒臉來鬨了。
井源跟著朱允熥做事,成了左膀右臂,一切安穩,二丫倒是常進宮來看他這個老父親,比幾個兒子都孝順。
小念和李家的大寧,小寧相處的非常愉快,整天跟在二人後麵喊著姐姐。
涼王朱文均真去了鳳陽,和楊洪幾人一起出苦力,一點都不擺譜,跟著民夫一起頂著太陽乾活,十分賣力,從不偷懶。
朱雄英哪裡不明白,這孩子這是在和他這個爹賭氣呢。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著,直到快年底了,也迎來了歡慶前的放鬆。
朱雄英依舊在乾清宮大殿生活,有時候看看太子批改過的奏本,有時候打打養生拳,有時候也會在睡覺。
“舅舅!”
耿叡的到來打破了乾清宮的安靜。
“外甥見過舅舅!”
朱雄英坐在椅子上,微微頷首,笑道:“叡兒,你可是許久沒來了,忙著乾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