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鑄就而成的地基呈現一種鏡麵一般的銀白色,就像是在月球的地麵裝了一個大型的反射鏡一般,就算是從地形上看,也能明顯感覺到這一塊要比其他的地方亮了好多。
鑄就好的地基和月球表麵深深的結合在了一起,一直延伸到了月球地下數公裡處,就算這環形山附近再被隕石砸一次,這地基也不見得會壞掉。
構築好了地基,李行空這才將圖紙拿出來,在腦海之中,將大量的圖紙結構組合成一個完整的模型來。
整個核電站設計的規模相當的大,比起現在地星上所有的核電站都要大上很多,根據圖紙所述,建成之後,它的供能量可以達到兩個三峽的級彆。
不多時,李行空腦海之中的模型便已經構築完成了,這核電站的組成部分繁多,諸多的組成部分之間,對於精度的要求也不儘相同,對應材料的使用也有很大的講究。
想要像在地星上那樣直接一股腦搞定,顯然是有些不太現實的。這玩意還得是根據組成的部分以及各個組件的相關要求,分成多個步驟來進行構建的好。
李行空先將空間袋打開,利用神識,將其中的諸多建築材料取了出來。
如同畫畫要先打線稿定形一般,李行空也準備先將整個核電站的大體框子搭建出來,而後再進行房屋內部結構的細節構建。
隨著法術的轉動,從空間袋之中湧出的材料還沒有落地,便直接化成一道洪流湧入了材料處理的法陣之中。
無數的原材料在法陣的處理之後,變成了各樣可以直接拿來使用的高強度建築材料,不過在塑形之前,它們都以液體的存在,在法陣的空間之中流淌著。
按照設計圖的結構,在地基之上將核電站的位置確定之後,飛舞著的材料如同一條條銀龍一般,向著預定的位置撲去,落地的瞬間,同時凝形。如同動畫特效一般,一座座用途不明的房間陸續拔地而起。
就如同是從地麵生長出來的一般。
房間很快就完成了封頂,此時的材料還沒有硬化,所有的房間就如同是軟膠構成的一般,看上去qq彈彈的,甚是有趣。
將這些房間構造完成之後,李行空的心思便轉到了其中的細節部分。
基本上每個房間之中,都是一個單獨的反應爐,整個核電站,便是將這諸多的反應爐產生的巨大能量彙聚起來,而後轉化成電力。
構建反應爐需要的心思可要比構建房間多的多了。
畢竟房間隻要能保證質量,以及關鍵時刻輻射不會外泄就行了,但反應爐作為核能產生的直接設備,這玩意需要的精度可是相當的高的。
如果按照普通的構造方法,這玩意隻能等相關的廠家構造完成之後,再送到相應的地點進行安裝,但李行空這厚土固城術可不一樣,在對這法術熟悉了一些之後,李行空對它的評價就是,無物不可造。
隻要知道圖紙,隻要有材料,就算是利用這法術來構造一台電腦,一輛車,都不是什麼問題。
它不僅僅隻能用來構建建築,用途甚至可以更加的廣泛。
利用法陣將構建好的房間硬化之後,李行空單手一揮,從空間袋之中湧出了新的材料。
大量的鋼,鋁,以及相關的添加合金被吐了出來,而後在法陣的催動之下,經過了轉化之後,紛紛飛入到了各個房間之中,構成了一個個大型的反應爐。
通常來講,我們現在對核能的利用還是非常的粗暴的。
首先是核材料在反應堆之中發生反應,放出大量的熱能,然後利用設計好的冷卻設備,將這些熱能導出。
而通常來說的冷卻就是利用水或者重水來實現的,利用反應爐產生的熱能,將水轉化為蒸汽,然後利用蒸汽來推動渦輪機發電。
所以人們才說,現在的核電站,本質上來說,就是高級版本的燒開水,因為事實上確實如此。
核電產生的大量熱能並不能被直接利用,隻能通過燒開水這個途徑來將它轉化為電能。
這種利用方式之簡單粗暴,初次了解這種使用方式的李行空不由得想到了一個知名漫畫中的國家瓦坎達。
有著超級科技,打架還用的刀劍盾牌,屬實有一種原始和未來雜糅在一起的感覺。
好在隨著修行的普及,給到李行空手中的這設計圖顯然沒有那邊低級了。
在核反應堆的內壁上,構建了一個法陣,利用這法陣將各個反應堆產生的熱能直接導出來,彙集到最中央的熱能間之中,而後利用另外一個大型的轉換法陣,將這些熱能轉化為電能。
利用了法陣之後,能量轉化時產生的消耗大大降低了,這也是這次設計出來的核電站供能效率提高這麼多的主要原因。
而對於李行空來說,無論是熱能還是電能,都可以用來轉化成法力,對他來說,影響並不大,所以他在構建的同時,也在對設計圖做著最後的調整。
摒棄掉中央熱能間的電力轉化法陣,而是直接將外丹的道標放置在這裡,大量的熱能彙集到這裡之後,直接通過空間道標,傳輸到對應的外丹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