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丸宮之中,無數的卦象齊齊推演,好像在奏響一曲不休的合唱。
李行空的所有神識,神念,以及他的意誌,已經全都沉到了這裡。在他的腦海之中,一個看上去如同鵝卵一樣的模型正在從無到有的被構建出來。
以從係統手中獲得的空間理論為骨,以公理圓弧這邊獲取的知識為枝葉,最後以千山法的理論基礎為殼,一個好像縮小了無數倍的模型在李行空的腦海之中慢慢定形。
說實話,李行空在最開始構建模型的時候,心裡也是沒底的,雖然他對於空間的理論和實際掌握都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但對於自己有沒有找到外因的能力,他還是有些存疑的。
畢竟自己這一路走來,可以說是學習為主,自己開創的法門並不多。
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李行空敢打包票沒什麼問題,但對於自己的創新和研究能力,那他就有點兒沒那麼自信了。
畢竟一切的自信都是基於事實而言的,李行空到現在有研究出什麼東西來嗎?在他看來,還是很少的。
到現在也就一個三宮體係是他自己琢磨出來的,而且一直陪伴他度過了整個金丹期,至於說其他的法門,對現在的李行空來說,確實有點兒上不得台麵了。
但在找好了模型的入手點,開始了龍門的構建之後,李行空發現,整個構建的過程竟然非常的順利。
一切都好似水到渠成一般,在模型需要它的時候,對應的知識點便自行浮現了出來。
李行空都沒想到,一切會這麼的順利。
不過對於李行空來說,構建模型時的順利,本身就是理所應當的。
整個修行界像他這樣有這麼優越的教學環境的修士,還真沒幾個。
係統這邊的功法池子隨他取用,萬重山這邊也給他悉心教導,這就相當於兩個行業泰鬥在給他當老師,還是言傳身教,毫無保留的那種,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要是構建模型還有問題,那隻能用一句資質拙劣來形容了。
沉浸在了腦海之中,李行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也隔絕了所有可以引發情緒波動的記憶,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求道機器,一門心思沉醉在了模型的構建之中。
時間加速區內的時間流速本身就快,李行空長期的定坐,他的周圍已經落了一層有寸許厚的灰。
雖然有七彩雲霞衣的防護,他的身上確實乾淨,但在修行的時候,沒有多餘的法力供給給雲霞衣,它也隻能維持李行空自身的清潔。
外界的時間過去了接近半年,算在了加速區內,那就是接近5000年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這已經快比得上神州文明的厚度了,對李行空而言,他第一次感覺失去了時間的概念。
模型的構建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時間,而且在構建到了後期,李行空發現千山法之中,自己還有大量沒吃透的內容需要去學習——
在學千山法的時候,為了趕趁,那個時候他是完全將它當成黑盒來學的。
而在現在,當時落下的功課,那全都得補起來。
好在學習這種事兒,從來都是水磨工夫,隻要有時間,誰來都能成。
在用了接近2000年的學習之後,李行空總算將千山法之中的內容吃透了。
而後的3000年裡,他便想儘了辦法,將千山法與現有的模型結合了起來。
這一步要比他想象的困難的多。
最困難的點在於,千山法超綱了。
本身李行空要做的模型,隻需要分析本宇宙的空間結構,而後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之上,找到突破的契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