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這個案子審完後,不管是永寧伯府還是曾家的人,都認為曾大人入閣已經板上釘釘。
隻等著皇上最後拍板。
但會試結果出來後,通政使方大人的呼聲突然高了起來。
在建國初期,太祖設立了通政司,長官為通政使,正三品。
太祖在位期間,通政使的地位很高,和大理寺卿並立。
但先帝在位的後幾年,因為通政司和大理寺、刑部的職能存在重疊,被逐漸邊緣化,現在的通政使沒什麼實權。
所以,此前內閣的這一位置,並無人舉薦這位通政使方大人。
但會試結果出來後,本次會試的會元自稱是方大人的學生。
方大人一時在學子中的聲望就高了起來。
然後朝中就有人瞧著風向,舉薦方大人入閣。
雖然通政使沒什麼實權,但人家怎麼也是九卿之一,這個資格還是有的。
而且,現在通政使的呼聲還頗高。
林雲珠瞧著就奇怪了。
按說能中會元的,之前也不可能是無名之輩。怎麼此前就沒人提過這位的老師?
且通政使突然之間呼聲就高了起來,瞧著就像有人在操縱。
都是什麼人在舉薦他呢?
林文傑回來的時候,林雲珠就問了。
林文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先提了皇上的反應:“此前,皇上已經準備下旨,讓曾大人入閣。但方大人的呼聲起來後,皇上最近都壓著此事。依我看,皇上似乎更中意方大人入閣。”
皇上的想法,林雲珠倒不奇怪。
曾大人背後是曾家,這種世家出身的官員,在朝堂上和各方勢力牽扯頗多,並不好掌控。且曾家還跟後妃的娘家有姻親關係。
通政使方大人的家族,比起曾家就差多了。
這也意味著方大人的背後沒有靠山,皇上若提拔他入閣,好掌控多了。
他隻能仰仗皇上,以後也將是皇上在內閣的眼睛。
此前皇上沒提他,不代表皇上沒想過。
或許皇上認為他沒能力和餘首輔抗衡,提了也是白搭,說不定還把這位方大人給搭進去。
現在,既然人家有了學子的支持,朝堂上也有人為他發聲,皇上定然很想抓住這個機會。
“這事已經拖了不少時間,皇上還沒下決定,是不是還有疑慮?”林雲珠問道。
“嗯,皇上應該還在派人查探。”林文傑回道。
查什麼?肯定是查這位方大人背後有沒有人。
皇上想要一位隻聽他指令的內閣大學士,若這位方大人背後有人呢?
他把人弄進內閣,豈不是給自己挖了個坑?
“大哥可是查到什麼?”林雲珠可不相信方大人的事就是個巧合。
林文傑搖頭,“沒查到。今年的會元四十多歲,他不到二十就中了秀才。此後各種原因,到今年才參加會試。他中秀才時,也是案首。
當時任知府的正是方大人。據說,方大人很惜才,還指點過他幾句。所以,他稱方大人一聲老師倒也說得過去。”
“舉薦方大人的,都是誰的人?”
“我查到的,舉薦他的人大部分都是沒有派係的。少部分是餘首輔的人。不過,餘首輔的人都是在他呼聲起來後,才參與進來。”林文傑回道。
“大哥以為是餘首輔的手筆?”
林文傑點頭道:“我和曾大人都這樣看!”
林雲珠也認同。
在餘首輔心裡,他們永寧伯府和魏家一定是最大的敵人。
高位的嬪妃中,德妃不能生,就注定沒有競爭力。
惠妃若生下子嗣,憑魏家給她撐腰,也有和餘家對抗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