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布魯塞爾市長貝特朗·德·摩勒維爾親自拜訪首相的克洛德·蓋蘭的官邸。
貝特朗·德·摩勒維爾在見到克洛德·蓋蘭後馬上把一份比利時境內所有地方和中央政府內所有新教徒的名單給了他。
克洛德·蓋蘭仔細且用了很久的時間翻看這份名單後,眼裡閃過一些殺氣,讓克洛德·蓋蘭沒有想到的是,所有政府重要崗位都被幕後的人安排了新教徒的人員,他們的身份都是有問題的,都經不起深挖。這是國王查理不能忍受的,自己來之前陛下可是特彆囑咐過自己的,這是關係到比利時未來的大事。
“摩勒維爾先生,從現在開始你是內政大臣,我會從菲茨羅伊公司抽調一千名經過軍事訓練的安保人員組建比利時皇家警察體係,由你擔任最高警察局長,本來你直接向陛下負責就好,但陛下不在比利時,你臨時向我負責。”克洛德·蓋蘭慎重的說道。
“是,先生”
克洛德·蓋蘭繼續說話,但轉變成了冷漠的語氣說道:“一個月內,收集他們勾結外國人的證據,讓這些人全部辭職滾出比利時。同時長時間內持續秘密的減少比利時新教人員在全國人口中的的比重,引導他們離開比利時,徹底把比利時建立真正的成天主教國家。”
貝特朗·德·摩勒維爾猶豫道:“我們應該通知教皇嗎?讓他任命……”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克洛德·蓋蘭打斷說道:“時代變了,教皇不可能影響到比利時了,摩勒維爾先生,你要儘快適應並且跟上新的政策。”
“好的,先生。我一定會完成的非常漂亮的,您等著看吧。”
貝特朗·德·摩勒維爾想到查理陛下的《比利時獨立的原則性條例文件》裡明確規定:天主教會應該與國家分離,不應該乾涉國家的事務,規定教區和教士由選舉產生,而不再由教廷任命,並且由政府統一管理。當然天主教會繼續擁有合法的地位和正常活動,但隻是沒有以前那樣超然的地位和削弱了教廷對教會的控製而已。
至於法蘭西本土很早之前就已經演變出脫離教廷也能運轉的天主教管理模式,所以之前的製憲議會才會不顧教廷的反對,有了頒布《教士公民組織法》的底氣。更何況查理一世讓天主教國家增加了比利時和阿根廷這兩個新成立的國家,教皇不寫信誇獎稱讚一番就算了,那裡還能跟查理一世對著乾。羅馬教廷就更乾預不了了,這種結果都是從法蘭克時期開始繼承發展和演變的結果。
如果教皇足夠理智,他絕對不會乾預比利時的,現在的教皇庇護六世是最難受的時候,神聖羅馬帝國1781年頒布的《寬容法令》和法國1790年頒布的《教士公民組織法》,都在削弱了天主教的權利,這些他本人都是反對的,但麵對這兩個強硬派,反對效果並沒有什麼用。
跟他們比起來,查理一世算是做事比較溫和的統治者了,擴張了天主教國家的數量,這在在教廷看來查理是個堅定的天主教徒,他的國家從上到下包括王後這位新教徒,還有移民們都必須信仰天主教。除了他本人不那麼虔誠之外,教廷找不到任何指責他的地方。
……
……
1791年10月28日比利時獨立的消息迅速傳到巴黎,而巴黎的國民製憲議會於1791年9月30日解散,他的繼承者為立法議會,法國內部的統治主體依舊還屬於君主立憲派。
會議室內,安托萬·巴納夫,阿德裡安·迪波爾,亞曆山大·拉莫,三人坐在一起正在為承認比利時王國而簽字,法**事力量紐斯特裡亞軍團承認了他們,巴黎也隻能宣布承認比利時是合法的主權國家地位,畢竟這裡百分之八十的人是天主教和**語,學習法國文化的地方,跟法國本土沒有什麼區彆。
很快簽好字後,右側的阿德裡安·迪波爾苦笑著說道:“布裡索派的發難,他們主張廢除國王和君主製,不停的試探紐斯特裡亞軍團的底線,堅定的建立共和國的想法簡直讓人無法理解,對於我們和法國人民來說簡直是災難。”
亞曆山大·拉莫看完報紙上比利時獨立的內容,折了一下報紙放到桌上,歎了一口氣說道:“拉法耶特和巴伊辭職後,支持廢除國王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但因為路易十六承認了強勢和霸道的菲茨羅伊家族,他們都不敢輕易的廢除路易十六。”
“隻要我們的尊敬的國王陛下不再亂來,他將會一直都是法國國王,君主製將在法國保留下來,這樣就能很快結束國內的動蕩。”阿德裡安·迪波爾接過話,期望的說道。
“但願如此……”國民立法議會的主席和之前的製憲議會的重要人物之一的安托萬·巴納夫無奈的說道。
安托萬·巴納夫屬於溫和派,支持君主立憲製的斐揚俱樂部成員,天然的對這位年輕的國王有著好感,可惜他不是路易十六。
也正因為知道查理一世不會是路易十六,所以他們大概不會是一路人……
安托萬·巴納夫看著報紙上的寫著的法語“比利時國王查理一世,波旁王朝在歐洲又增加一國的統治範圍”,陷入了沉思,這樣的人物麵對這些激進派真的會妥協的話,他就不是菲茨羅伊家族最優秀的繼承者了。他看過查理一世統治下的阿根廷王國的製度設計,除了沒有限製君權之外,一切都是是那麼的有效和適合法蘭西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