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若所言不虛,怕是暴……帝國國庫都要為此消耗半數,就為了這等事?”
與此同時,聽到這個傳聞的其他人,則從其他角度來反駁這個可能。
這個理由也同樣很給力,十分具有說服力。
事實本就如此,刻書何其艱難,嬴政又不是什麼仁善之人,難道真會如這次事情宣傳的那樣,要為了讓百姓都能有書籍所以才會在鹹陽學宮建成那一日,將書籍散給圍觀的百姓?
不可能!
絕不可能!
嬴政讓人這樣宣傳,無非就是為了讓人能夠在那一日跑到鹹陽學宮圍觀罷了!
這絕對是陰謀!
同樣聽到了消息的小聖賢莊的兩位當家,對視一眼,都從對方臉上看到了一絲冷意。
趙義害得張良失蹤,至今都生死未卜。
小聖賢莊本就對暴秦並無好感,又有了這樣的仇怨,若不趁機償還一二,這口氣一直憋在心裡,對他們的境界也有阻礙。
儒家暫時還不能明麵上反秦,所以,當眾揭露暴秦皇帝欺騙世人的一麵,這也是對世人負責。
若一直被這樣的朝廷蒙蔽……
總之,他二人是絕不信帝國會真拿出書籍免費發給眾人。
這樣一個把柄,是帝國主動遞出來的,這是連這二人都有些搞不明白的事。
但搞不明白不要緊,隻要能夠讓他們趁機抓住這個把柄,達成目的就好。
反正帝國一些讓外人搞不懂的操作一向都有,哪怕是小聖賢莊的兩位當家,有時候也搞不懂帝國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性格的人,才能做出那樣讓他們無法理解同樣也不讚同的事。
這次的事,無非也是如此罷了。
這消息傳到外麵,引起的基本都是懷疑。
諸子百家的人,就沒有幾個對帝國這次宣傳信以為真的。
無非就是不解帝國為何這樣宣傳,或是高興帝國自己遞給他們把柄這兩種區彆罷了。
就連農家,也是對這次的事感到不解。
因著農家有幾個高層,帶著弟子投奔了太子趙義,使得農家與帝國之間的關係,從之前的不怎麼樣,變成了現在的還算緊密。
這種變化,也讓農家的一些還在觀望的人,對帝國傳出的消息更感興趣。
關於鹹陽學宮的消息一傳出,就引起了農家高層內部的激烈討論。
當然了,因為農家也是四分五裂,連表麵和平都可能做不到,所以這種激烈討論,基本也都是分區域,在每一個區域裡,當家人與心腹們的激烈討論。
隻要是還在觀望的人,基本上,對發放免費書籍這件事,都是持繼續觀望的態度。
許是因為神種的事情被投奔了太子的那幾個高層給隱瞞了,就算知道那幾人似是種了什麼高產的糧食,但剩下的這些人,也隻能是利用各自的手段得到這些果實以及種法,它們是怎麼來的,為何能被輕鬆種植,這兩個問題,至今依舊是謎團。
他們問不出來,也不是沒懷疑過這個種子與趙義有關。
可趙義殺神的形象普及得太快了,讓他們很快就接受了這種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