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後,田軼飛回到了車上。
經過田軼飛的打聽,柳遠方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剛剛被攔在人武部門口的那名男子,叫張海波。
張海波,今年28歲。
因為常年從事體力活,所以看起來年齡有些大。
19歲入伍後,在原沈陽軍區某部服役五年。
退伍後,在外地戰友的幫助下,到外地打工。
相比落後的老家,外地的工資吸引了張海波。
於是,張海波離開了老家,到外地務工。
可是,在外地打工的時候。
他突然接到家裡的電話,父親病重即將去世。
得知這個消息,張海波連忙返回家中。
終於在父親去世前,見到了父親的最後一麵。
等父親去世後,張海波從母親那裡得知了父親為何會病重的原因。
原來,張海波的父親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入伍後,分配至東北,在某消防支隊服役。
服役時,還成為了一名黨員。
服役三年後,退伍回到老家。
隨著服役期滿,張海波的父親也回到了老家。
那時部隊會和地方一起,為退伍軍人進行安置。
離開部隊的時候,部隊首長囑咐張海波父親回去之後就到當地的民政部報到,地方會給他分配。
於是,他父親在回鄉後就立即到民政部門遞交了自己的材料和檔案,可工作人員隻是告訴他等待結果。
他父親就這樣等了許久,中間也去找了幾次。
可得到的答案和之前一樣,都要他繼續等待。
就這樣一直等了很久都沒有結果,他父親實在等不了了。
父親家裡本就困難,一直不工作的話,家裡人的生活無法維持下去。
無奈之下,張父隻能跑到了南方去打工。
他在粵東做過很多工作,並且認識同鄉一名女子,也就是張海波現在的母親。
兩人結識後,很快就確定了關係。
這些年,張父手中也積攢了一些錢。
於是,兩人就準備返回老家。
回到家鄉後,兩人很久就結婚了。
婚後,夫妻倆在鎮上開了一個小店,維持著生活。
再後來,就有了兒子張海波。
哪怕是婚後,張父一直和曾經在東北服役的本地戰友們,保持著聯係。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張父也用上了智能手機,並且學會使用聊天工具。
他們這群老戰友,通過聊天工具,還添加上了外地的戰友。
隨後,一群人還組建了一個群聊。
群裡的戰友,都曾經在東北消防支隊當兵的。
隨著國家提高了對軍人的福利待遇以後,戰友群裡聊到一個話題讓張父很感興趣。
根據最先的優待政策,隻要當過兵就可以去辦理退伍軍人優待證。
退伍軍人可以憑借此證享受各種優待服務。
包括鐵路、航空、港口購票優惠,政務服務優先等。
張父知道這件事後,帶上退伍證、申請書等一係列材料去辦理優待證。
然而,卻發生了一件令張父震驚的事。
二十多年的變遷,部隊早就改製了。
曾經的消防支隊,也不再歸屬部隊管轄。
所以,張父的退伍證還不足以證明他的身份。
張父就跑到了人武部去調檔案,開證明。
可是,人武部卻以找不到他的檔案為由,讓他回家等候。
此後,張父又往人武部跑了好多次,都是沒有結果。
後來,張父通過本地戰友在群裡轉發的一條公告裡,看到了一件令他吃驚的事。
這條公告,是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布的。
公告裡,公布了全縣退伍軍人安置情況。
而張父卻意外發現,自己的名字居然出現在這上麵。
更令他感到震驚的是,這裡麵公布的工作履曆與自己完全不一樣。
這時,張父才反應過來,當初支隊領導還特意叮囑過他。
退伍後,一定要到當地的民政部報到,地方會給他分配工作的。
為了搞清楚此事,張父到處走訪調查。
經過他的努力,他終於搞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當時有人利用信息落後和製度有缺陷的問題,將張父的工作給頂替了。
張父怎麼都沒有想到,還會出現這麼離譜的事情。
竟然有人頂替了自己,拿走了本該屬於自己的一切。
頂替他的人,叫許永和。
許永和的父親通過親戚,以及相關單位的一些人,搞出了這麼一個冒名頂替的事情。
後來,許永和還當上了鎮長。
並在54歲時退居二線,調入縣農業農村局擔任二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