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方麵的114軍馬內肖科中將,就在前沿。
得知派出去的小分隊,37人對上13人後。
非但沒有占到便宜,還被吃了虧。
這位鷹派將領氣得七竅生煙,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燒。
他怒不可遏地對著手下的部隊大聲咆哮,命令他們立刻前去支援。
無論如何,都要把失去的場子給找回來!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的南山軍區副司令員李青峰,正在巡邏營裡進行例行的巡視工作。
當營裡按照戰備規定,將現場的情報迅速傳遞回軍區,甚至直達最上級部門。
最後,李青峰這位副司令員,就被授予了現場的最高指揮權。
李青峰,雖然是個毫無建樹的軍三代。
但是,他畢竟擔任過合成旅旅長。
在調兵遣將和指揮方麵,他還是遊刃有餘的。
再加上為了滿足戰備需求,炎國在公錯湖上,特意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宏的跨湖大橋。
這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湖麵上,將湖的南北兩岸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有了這座橋的存在,部隊和裝備的調動變得異常迅速和便捷。
巡邏營在湖區的機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支援和後勤補給也變得更加順暢無阻,為整個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這可不是一項普通的工程,它對於巡邏營在防區內的控製力有著質的提升。
相比之下,3d方麵想要支援就顯得困難重重了。
他們因為需要徒步跨越險峻的山嶺,所以支援方麵大打折扣。
就這樣,3d方麵除了給巡邏營送上了一堆耀眼的戰功之外,幾乎沒有占到任何便宜。
而李青峰好不容易找到建功立業的機會,自然也不會輕易放棄。
半個多月後,為拔除3d違規建築的幾個據點。
李青峰指揮部隊集結兵力,並開展偵察、沙盤推演,製定作戰方案,籌備充足作戰物資。
針對其工事和火力配置前強後弱的特點,參戰部隊決定采取迂回側後包圍戰術。
該戰術實施順利,成功殲滅多個據點的守敵。
擊斃幾十人,俘虜11人。
繳獲火炮、槍支一百多件,彈藥6萬餘發。
要不是馬內肖科中將夠機警,在警衛部隊的拚死保護下衝出了包圍。
這位新上任的114軍軍長,怕是要被俘虜,那樣3d方麵可又要成為笑話了。
當日夜間,3d方麵各據點守軍,趁夜色全部逃竄。
巡邏營部隊沒開一槍,就肅清了防區內的所有乾擾。
這次事情結束後,巡邏營再次捷報頻傳!
巡邏營一連二排的排長李文傑,在指揮作戰時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果敢。
他親自率領五班人員頑強痛擊敵人,在戰鬥中以少勝多。
並親自俘獲了一名少校軍官,立下了赫赫戰功。
由於他的卓越表現,李文傑被授予了一等戰功。
不僅提前晉升職務,享受副連職待遇,還被授予了中尉軍銜。
與此同時,三級軍士長陳天明也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色。
他帶領本班的戰士們,頑強抵抗敵人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