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顏大怒,鳳儀宮跪了一片。
皇後不敢勸,她不施粉黛,拔掉頭上簪子,穿著素衣,跪伏在皇帝腳邊請罪。
“起來,”先帝聲音勉強緩和了些,向下邊人揮一下手,“朕讓你們起來。”
皇後沒有動靜,太醫們瞅了皇後一眼,紛紛選擇繼續低頭裝鵪鶉。
“皇後,你先起來,去坐,去坐,”見皇後慢慢起身,皇帝吐出一口濁氣,“你們這群拿著太醫院俸祿的,跪在這裡乾什麼?還不趕快去看太子!”
“是。”
“是。”
太子幾次短暫擁有意識,但清醒不久,他就又暈過去。
恍惚間,他隱約感到床邊有人坐著。
他忽然間就特彆安心,好像自己躺多久,那人便會在床邊為自己守多久一般。
儘管看不大清,但太子知道,那是他的父皇。
可能在那個時候,父皇偉岸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他幼小心靈中。
太子心中深深紮下信念,往後一定要當個好兒子,不讓父皇失望!
自那次蛇毒事件後,太子再沒有與母後吵過架,禦花園的秘密角落,他也沒有再去過。
每當情緒想要決堤,他總會想起父皇守在自己身邊的樣子。
想起那關心眼神,太子心中便會被溫暖包圍。有父皇暗中支持,他感覺再大的難關也可以邁過。
這麼多年來,他一直遵守父皇的各類命令,在朝堂上積極響應父皇決議,儘力做一個好臣子,聽話太子。
其實有時候,他感覺父皇決議也不是全對,父皇政策有些的確有問題。
而太子總是不願去麵對,他用心中的濾鏡去看父皇,父皇如此英明神武,自然而然他那些政策也不會有錯的。
故而之前大臣在朝堂提出異議,而太子心中也感到不對勁時,他總是抑住心中不安,幫父皇“舌戰群儒”,力壓那些有理的大臣們。
有時午夜夢回,他也會想,自己如此做,對否?父皇的那些決策,是否一點錯處沒有?
太子不知道。他眼神空洞,瞧著床上紗帳,挨過了一個又一個漫長黑夜。
而前日,他親曆了“忠勇侯夫人喊冤”後,心中信念遭到強烈動搖,父皇所做一切,難道就一定是對的嗎?
“父皇,”太子替先皇攏緊外衣,聲音沙啞,“兒臣覺得,還是不能做虧心事兒。”
回答他的隻有兩聲悶咳。
太子忽就覺得,麵前這個男人距離自己已經很遠很遠了,好像有什麼不可言說的東西,擱在了兩父子的心中。
他們所想的東西已經不一樣了。
太子沒說什麼,行過禮,便離去了。
與父皇所期望的不同,他沒有派出軍隊強力鎮壓,而是堅持采用向百姓宣傳的手段。
果然,民怨沸騰,可能是忠勇侯太受百姓愛戴,亦或是有好事者在其中推波助瀾,一言以蔽之,老百姓情緒激動,皇室急需推出一位替罪羊。
太子此時也知道事情鬨大,但本著心中對忠勇侯的敬仰,太子也不願讓此事就如此被平息下去,故而特意縱容了。
他實在很好奇,父皇到底是不是害死忠勇侯的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