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鴻慶笑道:“唐軍長,沒事,咱們知無不言,言無不儘,有什麼想法就講。”
“楊總和袁道長都是修道者,咱們借談判機會,將對方首腦一網打儘,事情不就徹底解決了嗎?”
顧鴻慶說道:“我不同意,楊總,你呢?”
楊子倫搖頭道:“我剛才拒絕你講,就是猜到了你這個想法,唐軍長,你這種想法,不但錯誤,還很危險。”
“為什麼?”
“軍事要為政治服務,我們的對手,並不是林瑜聖等幾個首腦,而是以他們為代表的千千萬萬的人。”
“我說過,隻有開大門,走大路,為人做事坦坦蕩蕩,才是一個合格的反抗軍。”
“孫子曰,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豈止是軍隊,一個組織也要做到堂堂正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古代白衣渡江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看似取巧,卻打破了彼此政治上的互信。”
“有些底線是不能打破的,就像洛水之誓一樣,本來無比莊重、言出必行的誓言,被司馬懿一打破,就徹底變成了笑話。”
“這樣一來,雙方就會陷入螺旋式猜疑,手段越來越慘烈,越來越沒有下限。”
“誰先這麼做,不管是否成功,必將在政治上陷入極大的被動。”
“同盟軍是今年勝利,還是明年、後年才能取得勝利,其實這並不重要。”
“但一個組織,如果失去了政治誠信,失去了政治聲譽,最後必然失敗,為什麼?”
“因為,從根本上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人心向背。”
“這種上不得台麵的陰謀詭計,除了激發敵人勇氣,增加他們精誠團結、血戰到底的鬥誌外,又有什麼用呢?”
“所以,從長期來看,搞這種陰謀,等於毀掉自己的政治誠信,就是在自毀長城。”
顧鴻慶讚道:“楊總說得好,唐軍長,為什麼你還是後備委員,就是你在政治考慮上,還不夠成熟。”
“顧首席,楊總,敵人對付我們,可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為什麼就不用考慮政治誠信?”
顧鴻慶駁斥道:“誰說他們不考慮?對於我軍叛徒,軍政府照樣兌現了承諾,這就是政治誠信。”
“至於手段問題,因為他們明麵上是政府軍,剿匪嘛,自然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唐天青不說話了,但明顯不服氣。
楊子倫笑道:“看來唐軍長是一個實用主義者,那我就從實用主義角度,給你講講?”
“你說。”
“末世前,清廷積弱不堪,西方列強為什麼不推翻它,還大力賣武器給它,幫忙收關稅,極力維持它的統治?”
“為什麼?”
“因為列強發現,推翻清廷,那華夏就徹底亂了,而維持清廷統治,才是投入最小,回報最大的事情。”
“回到現狀,如果我們能和林瑜聖達成協議,就等於搞定了他身後千千萬萬的人。”
“很多麻煩事,他自然會幫我們擺平,我們才能迅速進行社會轉變與治理,把精力放到重建華夏上來。”
“這樣,華夏整體實力得以保存,我們需要兩江城的軍械工業,去收複錦江城,你明白了嗎?”
唐天青點點頭:“我明白了。”
華夏區,總督府。
周睿興彙報雙方會前會達成的決定。
“林總,第一個條款是,雙方各出五個人主導談判,可以少,不能多。”
“第二,雙方隻能帶五名護衛,也是可以少,不能多。”
“第三,談判期間休戰,雙方都不得展開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