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虞昶的分配,杜荷自己拿了賞賜的三分之一,剩下的賞賜拿出四成給虞部司的人。
剩餘的賞賜則按照三司的官職大小,以一定的比例進行分配。
而虞昶自己拿的賞賜,跟工部、水部和屯田司郎中拿的一樣。
杜荷搖著頭說道:“虞侍郎,我的那份賞賜就不要了,勻給下麵的官吏吧。”
“他們一輩子才立這個一個大功,讓他們多拿點賞賜,好好地過一個肥年。”
他有那條價值連城的七方六圓於闐玉帶,已經是最大的贏家,這些小錢杜荷也想讓給這幫底層的官吏。
對於杜荷慷慨大方的事跡虞昶也早有耳聞,特彆是杜荷在征伐高句麗時,攻破白岩城後沒有拿巨額賞賜之事。
有這種把好處都讓給下屬的主官,虞昶認為這是下屬的福氣。
可製作曲轅犁不一樣,毫不誇張地說曲轅犁其實是杜荷一手作出來的,工部的人隻是沾了他的光而已。
如果杜荷這樣功勞最大的人都不拿賞賜,傳出去他們工部的人都沒臉見人了。
虞昶態度堅決說道:“杜尚書,公是公私是私,曲轅犁出自你一人之手,賞賜您一定要拿!”
“不然沒有明確的獎賞製度,按照個人的情感來劃分賞賜,這不利於我們工部的良性發展。”
緊接著虞昶又說了一堆的曆史典故,來說服杜荷不公私分明的危害。
杜荷連忙擺著手說道:“虞侍郎,賞賜我拿80貫,你拿20貫,剩餘的按照你的分配規則分下去。”
“也彆糾結了,就這麼定吧。”
虞昶這家夥跟念緊箍咒一樣,說的他腦袋嗡嗡作響。
不得不說虞昶的知識儲備非常豐富,很多杜荷聽都沒聽過的典故,虞昶是順手拈來。
虞昶低著頭認真地思索一番,隨後站起來朝杜荷抱拳說道。
“杜尚書,既然您不拿糧食和精鹽,那您拿賞賜的150貫吧,下官還是跟其他三司郎中拿一樣的賞賜。”
“畢竟下官在研製新犁中寸功未立,不應該拿這麼多的賞賜。”
按照現在的官價,100石糧食最少能賣個50貫,而100鬥精鹽最少能賣15貫。
虞昶把二者折算成銀子給了杜荷,其實算下來還是讓荷吃了一點小虧。
看著虞昶一副公事公辦的態度,杜荷也沒有繼續推辭,而是微笑著對他說道。
“虞侍郎,就按你說的辦吧。”
“遵命!”虞昶應了一聲隨後快速離開。
沒過多久,幾個工部的屬官在虞昶的指揮下,搬了三箱銀子進到杜荷的辦公房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