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認為我們可以製定3年計劃,在3年內打下10個邦國。”
“按照這種進度,在21年內就能打下70個邦國,西域和天竺的大半領土,便能落入到我們的手上。”
“每三年打下10個邦國,也能給我們留下足夠多的時間,在其疆域內設置都護!”
為了方便管理這些新打下來的疆域,大唐效仿漢代都護府的建製,設立一係列的都護府進行管理。
長孫無忌的這個建議,頓時得到房玄齡、李績和李靖等人的讚成。
攻伐邦國的前提,是不能動搖大唐國本。
不然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李績說道:“陛下,左仆射的提議很好,我們不能操之過急,妄想一口氣將這些邦國打下來,而是應當徐徐圖之。”
房玄齡也說道:“我們當前設的都護府,以及麾下的都督府,把高昌、吐穀渾和東突厥管理的很好,臣認為可繼續沿用。”
設置都護府乃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驗,可以花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利益。
“嗯。”李世民微微點了點頭。
21年打下70個邦國的目標,一點也不小。
可要想實現,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唐向西擴張領土,那些邦國的人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一旦聯合起來,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到時候大唐需要麵對的對手,可能是數十個邦國的聯軍。
李世民看了一眼眉頭緊鎖的李承乾,隨後微笑著朝他詢問道。
“太子,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有見解,不妨說出來給大家參考。”
換做李承乾率軍打下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之前,他斷然不會詢問李承乾的看法,免得讓其難堪。
可李承乾展現出來的軍事才能,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所以他現在對李承乾的回答,帶著一絲期待。
李承乾臉色凝重說道:“陛下,兒臣還是跟先前一個態度,兒臣覺得設置都護府並非長久之計!”
“自強漢以來,像突厥和吐穀渾等北方遊牧民族,他們一次次被我們中原王朝打服,可隔一段時間又會卷土重來。”
“現在大唐國力強盛,能把這些異族按住不敢輕舉妄動。”
“可等百年以後,大唐國內出現動亂呢?”
“這些暫時臣服大唐的藩屬國,定然會掙脫大唐的掌控,危害大唐邊境的百姓!”
頓了頓。
李承乾接著說道:“特彆像我們打下的藩國越多,為以後的子孫後代埋下的隱患越大。”
“我們大唐把他們的老祖宗揍的那麼慘,這些藩國的子孫後代能不報仇雪恨?”
李承乾的這番話,讓李世民和一眾大臣全都沉默起來。
他們都是熟讀史書之人,心裡對這種情況十分清楚。
可能有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嗎?
想到李承乾率領大軍在高句麗和百濟做下的事,李世民皺著眉頭問道。
“太子,你認為該怎麼辦?”
李承乾並沒有回答,而是把目光放到幕僚杜荷的身上,並用眼神示意他來說。
有些話太子說出來不合適,需要借臣子之口來說。
特彆是李承乾想要說的話,是要將西域和天竺諸國的精壯男子和老幼,當做敵軍一樣對待。
這些話一旦他說出去,可能會遭到禦史和諫臣的彈劾。
喜歡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請大家收藏:()穿越杜荷,開局李承乾謀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