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看著禦台上的李世民,臉上全都露出期待的表情。
自從那幫勾結西突厥的官吏被殺,朝廷空缺了大量的官吏,而陛下卻遲遲沒有下令補齊。
現在大戰結束,立功的將士也班師回朝,陛下也該填補空缺的官職。
朝會開始後。
李世民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淡定地聽三省六部和九寺五監的主官彙報政務。
大半個時辰過後。
在文武百官焦急的目光下,各部主官這才彙報完政務。
禦台上。
李世民微笑著說道:“諸位愛卿,當前朝堂上空缺大量的官吏,這已經影響各部和各州郡政務的日常運行。”
“朕和一眾重臣商議了許久,也任命了部分的官吏。”
果然是宣布官職任命!
一眾四五品的官吏,他們的臉上頓時露出激動的表情。
這段時間他們提著厚禮,拜訪了不少重臣,希望這一次的官職升遷有他們的名字。
沉默片刻。
李世民把目光從朝臣身上收回,他朝內侍揮了揮手。
內侍領命後,他臉色嚴肅地持著聖旨走到禦台一側,隨後尖聲念道。
“大唐皇帝令,襄邑郡王李神符,德才兼備,功勳卓著,誌匡宗社,即日起升任為太府寺卿。”
嗡~
隨著第一道命令的下達,太極殿內頓時響起一陣低沉的嗡嗡聲。
文武百官對於這道任命,心裡充滿了疑惑。
“李神符功勳卓著?”
“還誌匡宗社?”
“他不是經常帶頭跟陛下唱反調,還帶頭地處攤丁入畝稅收製度的推行嗎?”
“為何陛下還讓他擔任太府卿?”
大唐的一眾宗親,號稱功勳卓著的也就李孝恭、李神通和李道宗寥寥數人罷了。
而李神符此前立下的最大功勞,就是在武德五年率領並州的數萬大軍,斬殺500餘東突厥的騎兵。
這算哪門子功勳卓著?
彆說這幫官吏心裡蒙圈,就連太子李承乾,心裡也是充滿不解。
他不明白父皇,為何會任命李神符為太府卿。
李神符真的不會拖杜荷的後腿嗎?
就在眾人心思各異時,內侍接連宣布道。
“大唐皇帝令,中書舍人高季輔,敷陳理行,雍容有禮,守節乘誼,即日起升任為光祿寺卿。”
“大唐皇帝令,相州長史王玄策,謀猷經遠,累獻良策,功勞甚大,即日起升任為涼州刺史。”
“大唐皇帝令,任命荊王李元景,為鳳州刺史。”
“大唐皇帝令,任命滕王李元嬰,為嶽州刺史。”
“...”
當文武百官聽到陛下把一眾藩王任命為刺史時,他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空缺的諸多刺史之位,竟然跟他們無關!
隨著越來越多的藩王被任命為刺史,這幫官吏也發現不尋常的地方。
“陛下把支持稅收改革的藩王,任命為上州或者中州刺史!”
“難道這些任命是對這些藩王的獎勵?”
盞茶功夫後。
宣讀完人事任命的內侍,這才收起聖旨退到一旁候著。
禦台上。
李世民的目光放在杜荷身上,他朗聲說道。
“杜荷今年負責的重大國事頗多,戶部的政務也十分繁忙,朕打算再設一名戶部侍郎,協助杜荷處理戶部的事務。”
什麼!
再設一名戶部侍郎?
文武百官紛紛把目光看向杜荷,臉上頓時露出驚愕的表情。
難道陛下隻是單純地想減輕杜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