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萬將士的目送下,杜荷的馬車快速駛進城內。
這幫提前趕過來的士卒,他們看到韓國公趕過來後,也明白大戰即將展開。
第一次隨軍參戰的崔神基、蕭鍇和王敬直三人,他們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甲士,臉上充滿了好奇之色。
特彆是這幫將士看到杜荷的車駕後,都會駐足大聲行禮。
崔神基呢喃道:“怪不得杜兄這麼喜歡領兵出征,原來受萬人敬仰是這麼爽!”
彆說是杜荷本人,他作為杜荷的兄弟也與有榮焉。
刺史府內。
眾人寒暄一番後。
杜荷朝薛仁貴和席君買詢問道:“糧草、厚衣物、轟天雷和火炮,是否已經運過來?”
看到杜荷要商議正事,眾人的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薛仁貴站起來應道:“回杜帥,當前糧草夠大軍吃兩個月,而且糧草還在源源不斷運過來。”
“厚衣物、轟天雷和火炮,也已經運了過來。”
“不過火炮隻要70門,我們兩路大軍各拿35門。”
此戰太子殿下親自督戰,韓國公杜荷親自領兵作戰,朝中的戰將來了八成,負責後勤的人敢拖拖拉拉?
他們嫌九族的人不夠朝廷殺麼?
“好。”
杜荷點了點頭,接著詢問道:“南疆四國的戰鬥情況如何?”
“有沒有把驃國打下來?”
他們此行並沒有從西域去天竺,更沒有走吐蕃的路線,而是走南方絲綢之路西線。
該路從驃國一路向西,可以直接攻入東天竺和中天竺。
而盤亙在東天竺和中天竺的二十餘萬吐蕃主力,則是他們三路大軍的打擊目標。
薛仁貴稟報道:“回杜帥,江夏王已經率兵打下驃國的半壁江山,現在絲綢之路西線已經掌握在我們的手中。”
“而且江夏王抓了3萬俘虜修築官道,方便大軍運輸糧草。”
緊接著薛仁貴把李道宗他們的戰鬥情況,和杜荷詳細地說了一遍。
此戰大軍攻打南疆四國的進展還算順利,李道宗率兵打下大半驃國,而蘇定方則率領大軍攻克林邑的二十餘城。
至於王君愕,也把真臘吊起來捶。
目前就隔海的室利佛逝,還沒有遭受大軍的攻伐。
聊了一會李道宗他們的戰鬥情況,杜荷也開始詢問吐蕃在天竺的兵力情況。
“吐蕃的主力在什麼地方?”
“現在西天竺和南天竺,他們對吐蕃是什麼態度?”
彆看天竺已經被吐蕃滅了中天竺和東天竺,其餘各部的人還真不一定有膽子報仇。
這個民族的人很慫,隻會瞎嚷嚷放嘴炮。
席君買稟報道:“回杜帥,吐蕃屯兵5萬在曲女城、屯兵3萬在茶鎛和羅城、王舍城、那爛陀城、吠舍厘城、...、迦摩縷波等十二城,各有大軍1萬上下。”
“除此以外,吐蕃還組建了8萬的天竺藩兵。”
杜荷在心裡盤算了一下,發現吐蕃在天竺疆域屯了20萬大軍,加上8萬天竺藩兵,一共有28萬大軍!
加上戍守吐蕃本土的20萬大軍,吐蕃此次征兵數恐怕超40萬。
好家夥!
還真是窮兵黷武啊!
吐蕃隻有250萬人口,其國內的精壯男子也就40萬上下,相當於壯年男丁都被征發入伍。
大唐要是也征發全國的男子,組建一支200萬的大軍,完全沒有問題。
可這樣做的代價很大,一旦兵敗便會影響國運。
杜荷沉聲說道:“吐蕃的兵力不少,我們得拉攏一個小弟過來,讓他們給我們分擔部分壓力才行。”
拉攏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