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三省六部的主官,除了侍中許敬宗的功績不夠,其餘三人不管是功績還是能力,都完全能夠勝任。
左仆射李靖、右仆射侯君集、中書令馬周,他們三人的官職都不太適合挪動。
可侍中這個職務,並不太適合自己來做。
再加上他已經向李承乾舉薦劉洎為侍中,他也不好搶劉洎的侍中之位。
李承乾笑嗬嗬說道:“杜荷,你可是孤麾下的第一謀臣,又是助孤登基的最大功臣,你肯定是百官之首!”
“你說還能擔任什麼官職?”
聽到李承乾對自己的任命,杜荷的表情微微一動。
過了片刻。
杜荷輕聲說道:“殿下,你把我升任為尚書左仆射,李績他會不會有想法?”
李承乾搖了搖頭:“不是左仆射。”
啥?
不是尚書左仆射?
杜荷挑了挑眉頭問道:“殿下,難道你把我升任為三公之一麼?”
三公為司徒、司空和太尉,這三個官職都是虛職,並沒有執掌實權。
除非李承乾對朝中的官職進行改製,讓三公成為執掌大權的職事官,那他才能成為百官之首。
李承乾微笑著說道:“三公隻是你其中的一個頭銜,孤給你任命了不少官職頭銜,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現在跟你說出來,可就沒有新鮮感。”
好家夥。
李承乾也學會賣關子。
不過李承乾給他任命的官職再多,也比不過諸侯王的頭銜。
諸侯王可是有獨立的領地,執掌領地內的軍政大權,而且還不需要聽從朝廷的管理。
沉默片刻。
李承乾接著說道:“杜荷,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孤已經把長孫無忌和張亮給摘下來。”
“孤打算設淩煙閣四十九功臣,把你的排在第一位。”
啥?
淩煙閣四十九功臣?
杜荷的嘴角動了動,隨後拱手說道:“太子殿下聖明!”
去除長孫無忌和張亮兩人,淩煙閣僅剩二十二功臣,剩餘的二十七人,恐怕就是一直支持李承乾的那幫人。
沒想到在他掛帥出征天竺和吐蕃的這段時間,李承乾這家夥的想法這麼多。
兩人又聊了片刻。
李承乾輕聲說道:“杜荷,等孤完成三辭三讓後,再召集眾人商議登基的各項事宜。”
“你現在先去安排大軍檢閱,以及準備煙花事宜吧。”
李承乾心裡很清楚,杜荷這懶人最怕麻煩,所以籌備登基儀式這等繁瑣之事不適合交給杜荷完成。
而他心中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做事細心的馬周,還有裴行儉那個小家夥。
不過裴行儉年紀太小,還是馬周最為合適。
杜荷拱手說道:“遵命。”
離開明德殿後,杜荷先是去樞密院看了一眼。
看著裡麵堆積的6案幾奏折,高季輔、上官儀和王福畤三人則埋頭批閱奏折,杜荷沒有聲張,而是悄悄地退出去。
這奏折也太多了吧!
難道尚書省把大部分的奏折,全都丟給李承乾去做?
“哎!”
杜荷在心裡暗歎一聲,隨後往兵部走去。
樞密院內。
高季輔抬起頭問道:“上官乾事,王乾事,方才是不是有人走進來?”
上官儀搖了搖頭:“高乾事,您應該眼花了,哪有人進樞密院?”
王福畤也說道:“這幾天馬副院長,裴副院長忙的焦頭爛額,他們可不會過來這邊,我們趕緊批閱奏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