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策略非常有效。
周紫萱因此成為了家庭中最受寵的孩子之一,而“張記小吃店”的成功也得益於此。
張萍明白了,有時候不要急於求成,而是要先給予他人幫助,建立良好的關係網,這樣未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周珊不明白為什麼張萍不直接要求開除周喬,但張萍沒有直說,隻是告訴她那位吳阿姨實際上是孫校長的妻子。
得知這一消息後,周珊興奮不已,想象著如果能討好孫校長的妻子,或許可以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好的大學推薦機會。
儘管心中對周珊有些不滿,張萍還是壓下了情緒:“我可沒說過要把周喬開除。
作為長輩,我們隻能希望她變好。
不過你說她最近是不是沒去上學?”
張萍見過周紫萱備考的模樣,每天埋頭於書本和習題中,除了偶爾為自己的小吃攤出謀劃策,她幾乎不理會其他事情。
即便是假期回到鄉下,周紫萱也從未參與過任何家務或農活。
得知周喬並未住校,而是在縣一外遊蕩,張萍心裡暗自嘲笑:這樣還想考上大學?肯定有彆的目的。
她決心要破壞周喬的計劃,隻要對方想在縣一待下去,她就讓其寸步難行。
等一切搞定後,她還要向女兒邀功請賞。
看著麵前遲鈍的周珊,張萍微微勾起嘴角說:“你上次不是說周喬過得不錯嗎?看來她舅舅對她確實很好,二叔也可以放心了。
不過,關於她在縣一上學的事,先不要告訴家裡人。
彆給了希望又叫二叔回落,不如等她真的考上了大學再讓大家高興吧!”
周珊對此並不在意,覺得像周喬這樣的也能考上大學?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二叔恐怕永遠也聽不到這個好消息了。
但周珊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人們知道周喬在縣一努力讀書準備高考,會不會改變對她的態度呢?畢竟,當初成績優異的紫萱姐可是全家人的寵兒。
然而,周喬絕對沒有資格享受同樣的待遇!
兩人心思各異,卻有一點相同,她們都不希望周喬能成功考上大學。
張萍出於愧疚,而周珊則是出於嫉妒與厭惡。
孫校長因妻子的抱怨對周喬並無好感,聽說她是周紫萱的堂妹時,還以為隻是個剛入學的新麵孔。
沒想到一查,才知道她是高三的插班生,而且插班考試的成績是446分,那是他們模擬考的一套卷子的成績。
“這孩子挺不容易的,父母離異後跟著舅舅生活,還得幫著養家,所以不能每天都來學校。”
一位老師解釋道。
“孫校長,我們建議學校可以給予一些幫助,讓她能夠專注於學習,明年考上重點大學應該不成問題!”另一位老師補充說。
孫校長皺著眉頭,顯然對周喬的學習態度不太滿意。
“上學還能這樣隨隨便便的嗎?”他心裡想著。
他生氣的真正原因,是覺得周喬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潛力。
周喬不來學校上課卻能考出四百多分的成績,這讓孫校長好奇,如果她認真上課,究竟能考多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