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小時後,一位護士出來嚴厲地批評道:“你們作為家屬怎麼這麼粗心?老太太是因酮症酸中毒而休克的,她患有糖尿病,平時應該多加注意。”
酮症酸中毒?這對母女完全不知所措,以為隻是普通的腸胃問題。周喬驚訝地發現,原來於奶奶一直患有糖尿病,但她從未見過老人服藥或注射胰島素,鄰居們也未曾提起過。
在這個年代,上了年紀的人普遍消瘦,因此於奶奶的症狀並未引起她們的懷疑。
“對不起,我們真的不知道。”周喬誠懇地道歉,“請一定要儘力搶救,無論費用多少,我們都願意承擔。”
護士的態度稍微緩和了一些,安慰道:“我們會儘全力的。”
周喬隨即前往繳費處,準備支付押金。
雖然1983年的醫療體係允許先救治後付費,但由於欠費現象普遍,醫院逐漸改變了政策。
改革開放雖帶來了經濟繁榮,但也使得醫患關係變得緊張,彼此間缺乏信任。
最終,周喬預付了200元醫藥費。儘管於奶奶性格冷淡,但在租房困難的年代,找到這樣合適的住處實屬不易。
周喬希望老人能早日康複,即使將來繼續維持這種互不乾涉的關係也無妨。
周麗梅則在一旁焦急地來回踱步,時不時擔憂的向門口張望。
周喬麵對著一個棘手的情況:於奶奶沒有家人,鄰居們也幾乎都與她疏遠了。
當夜幕降臨,醫院的走廊成了她們倆臨時的休息之地。
清晨醒來時,鼻塞讓周喬感到些許不適。
直到早晨七點,醫生終於帶來了好消息:“奶奶的情況有所好轉,但體內的炎症還需要時間治療,需要住院幾天。請儘快辦理相關手續。”
當天中午十一點,於奶奶終於睜開了眼睛。守在病床邊的周喬立刻注意到她的動靜,急忙跑去通知醫生。
隔壁床的一位病人好心地對於奶奶說:“大娘,您孫女可真是孝順,整晚都在這兒守著您呢。”
於奶奶精神仍然不振,隻是淡淡地搖了搖頭,輕聲說道:“不是孫女。”
這位病人見狀,便不再多言,意識到和這位老太太交流並不容易。
於奶奶住院的消息直到第三天才被外界知曉。
因為連續三天沒有清掃街道,街道辦的人開始四處打聽,這才得知她住院的事實。
雖然於奶奶的房子名義上借給了周喬兩居住,但實際上,很多人對這房子有著不同的想法。
街道辦的人感歎道:“幸好有你們這些遠親在,不然真不知道誰會來照顧這位老人。”
從那時起,照顧於奶奶的責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周喬兩身上。
胡元彬的妻子聽說後,覺得周喬撿了個便宜。
剛住進房子不久,房東就生病了,如果不是周喬及時送醫,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於奶奶平時獨自生活,除了掃街的工作,幾乎與世隔絕。
她的糖尿病也是瞞著所有人,就連吃藥都是偷偷進行,不讓任何人察覺。
這樣一位倔強的老人獨自生活風險很大。
周喬心想,這下子於奶奶總該改變態度了吧?沒想到,老太太依舊冷著臉,仿佛她們救的不是她本人,這幾天在醫院忙前忙後的照顧也換不來半點感激。
喜歡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請大家收藏:穿書八零:發家從擺攤開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