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趙構倒是並不大在意,可當看到康履的奏報中提到,竟然真的在倭國找到了銀礦的時候,趙構一下子就歡喜起來。
大宋不是沒有銀礦,相反,經過一代代的熟悉勘察和開采,對於銀礦的利用,在大宋已經到達了巔峰。
相對來說,銀礦的開采和提煉要比金礦更為複雜和困難,所以從各朝代來看,越是久遠的朝代,銀飾的數量就越少,相反黃金的數量更多,原因就在於古代更容易開采和提煉黃金。
比如說大唐一朝,二三百年間,白銀的總產量約莫一千五百到兩千萬兩之間。
這也是古代白銀沒有成為貨幣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它缺少最重要的貨幣屬性。
到了大宋,開采銀礦的數量基本上達到了唐朝的十倍上下,哪怕產量低的時候也有五倍左右,而且很大一部分銀礦開采,是地方商賈也就是民營的,按照大宋律,民營開采出來的銀,需要給朝廷繳納兩成。
銀作為正式的貨幣,是大明中後期才開始的,雖說明朝年銀產量同樣不高,但是海外白銀的流入數量卻很大。
明朝幾百年,外部流入的白銀數量基本上能達到數億兩,這就解決了其貨幣屬性,包括清朝同樣是如此,這才使得在明清銀成為主要貨幣之一。
雖是如此,不過如今的大宋,對於銀礦的勘察和開采已經不比後世差多少。
但是,自己的終歸數量有限,如今能夠從倭國發現銀礦,自然是一件好事兒。
如今大宋和倭國關係這麼密切……嗯,至少趙構是這樣認為的……他們有銀礦卻沒有足夠的手段勘察開采,那作為友好的鄰國,大宋相助他們不是理所應當?這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做的事情麼?
按照康履的奏報,這一次前往倭國的收獲,幾乎堪比兩次前往高麗的總和。
這個數量讓趙構為之驚歎,這足以證明,哪怕是邊荒小國,也是有可取之處的,這倭國這麼富裕,一定得加強聯係才行。
可趙構不知道的是,這個數量不假,卻是康履、劉子羽兩個在倭國幾十個知行國刮地皮才搜刮來的,這些物資,不知道人家積攢了多少年,直接被這倆貨挑挑揀揀的弄回來了。
當然,即便是知道了,趙構可能也不大在乎。
反正倭國人都已經這麼苦了,再苦一苦也未嘗不可吧,自己這算是加大他們的承受力。
看完了奏疏之後,趙構滿意的點了點頭,“羅氏鬼國那邊兒依舊沒有回應?”
“稟陛下,暫時還沒有。”
趙構輕笑一聲,“也不知道這羅氏鬼國有什麼倚仗,竟然到了如今依舊強撐著,既然如此,那朕就隻能用絕招了。”
“大理國那邊兒可有回應了麼?”
陳仇搖頭說道,“陛下,哪怕他們有回應,暫時也傳不回消息,不過,再有三五日時間應該就有消息傳回來了。”
“嗯,密切關注,有了消息,隨時稟告給朕。”
趙構前來成都府一趟,自然不可能就這麼轉一圈兒就回去。
祭吊父皇並且在自己原先的國度看一看,這是目的之一,除此外,威服西疆,同樣是他此來的目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