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元和已經許久許久沒有這樣百念雜陳的感覺了,自從他莫名其妙覺醒了內視能力以後,為了維持這種寶貴的能力,柳生元和已經有意無意的斷絕了自己身為人類,產生無限聯想的能力。
換來了這種對自己身體,無時無刻進行監控的內視能力。
即使是柳生元和,也無法判斷自己付出了聯想能力作為代價,換來內視能力到底是好是壞。
不過對於柳生元和的主要目標——長生久視來說,顯然內視這樣對自己身體了解控製有極大幫助的能力,至少從目前看來,要比想象力重要的多。
想的再美,也不能讓柳生元和多活半天時間;說不定想的太美,反而要早死幾天也沒一定。所以,應該說這種代價至少對柳生元和來說還是合算的,不過要是對一個靠腦子靈活來生活的人,那顯然就不行了。
在柳生元和陷入大腦處理不能的僵立狀態時,波仁多的狀態也沒比柳生元和好到哪裡去!
就像兩人接觸,靜電不會隻電到一個人一樣。意誌與意誌之間赤裸裸的碰撞,自然也不會隻有一方受到影響。
嗒然寺乃是藏地密宗中的密宗,阿耨多羅般若是指無上智慧的意思。
他們精研靈魂之道,追求人死而靈魂不滅,轉世重生,再續人生,說到底嗒然寺一脈也是追求長生的,隻不過他們這一脈認為人的肉體作為物質不可能駐世不滅,隻有靈魂方可永恒。
本來,他們這一脈才是密宗中的核心真傳,但是,精神病醫生往往也有精神病,整天研究這種虛無縹緲的靈魂之道,嗒然寺一脈中,著實出了不少奇葩!
比如說嗒然寺某一代天才弟子,覺得自己光自己一個人轉生而去,似乎有些自私了。
這位老兄企圖在密宗大會上給水源下毒,讓大家一起轉生,幸好他是研究靈魂的,而不是研究化學的。尤其是古代,作為在古代也算比較落後的藏地,哪裡去找那麼強力的毒藥?
而且,水源下毒哪有那麼簡單?被高度稀釋的毒藥,一個人也沒毒死,不過倒是讓當時參加佛會的喇嘛們,有接近一半腹瀉了。
那次佛會大家不歡而散。
此類奇葩人物在嗒然寺傳承曆史上,還不止出過一位兩位,研究靈魂的人把自己腦子研究壞了,本來也不算稀奇事。
後來才有了嗒然寺秘傳弟子必定要在紅塵中磨礪十年的規定,不然總是閉門自個兒玩,實在太容易出產精神病。
但是,論起對靈魂和轉世的研究,嗒然寺絕對是密宗中的權威。
事實上,在柳生元和的心眼中,看到的波仁多身體周圍的力場,是阿耨多羅般若一脈的一種修成成就,號之為——大般若圓鏡智,意思是以大智慧映照世間一切。
佛門講究心念一動,因果即生。大般若圓鏡智就是專門修行感知他人因念動而生的因果的一種秘術!
在柳生元和看來,實際上這大般若圓鏡智就是一種將自己的意誌能量鋪開,增強接收能力,專門接收人體腦電波傳出體外的信號。
嗯,大概,也許,可能是這樣。
不過這是後話,現在兩人意誌短兵相接,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誌互相乾擾,兩人雙雙雜念紛紜,眼看要一起走火入魔。
“唵(ong)嘛()。”
眼看自己就要走火入魔,如此危機時刻,波仁多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比賽勝負?
趁著還有一絲清明,波仁多連忙口誦六字真言,同時發動了自己創製的靈魂秘術——千輪百轉無憂樹!
六字真言的波動,帶動波仁切的意誌場有序震動起來,而這種奇妙頻率的震動,同樣也順著柳生元和的意誌觸手,傳到了柳生元和的心底。
千輪百轉無憂樹並非是嗒然寺傳承下來的秘術,而是波仁切自創的心訣!
就像赤旗國不會永遠閉關鎖國,最終還是要改革開放一樣,任何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體係,最終都被證明將被世界淘汰。
波仁切在學習了嗒然寺秘傳根本經之後,也曾到津南大學求學心理學專業(還托了少數民族政策的福,加上嗒然寺的超然地位,他是免試入學的,不然還真難考上)。
從歐洲的上帝精神論到弗洛伊德的欲望驅動論;從東方的人性本惡和人性本善的爭持,到唯物主義的靈魂是身體的表現論;這種種觀念,每一種都有根有據,都能自圓其說。
可偏偏內容都是互相矛盾的,這讓波仁切恍然大悟——既然彆人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來解釋這個世界,那我也能!
波仁切建立自己世界觀的方法,就是這——千輪百轉無憂樹!
千輪百轉無憂樹本身是一種梳理自身心靈的秘法,講求追溯性靈的本源,以人類初生的嬰兒赤子之心,推導自身行為形成的過程,進而解釋一切念頭產生的根源。
比如說,兒童餓了要吃,這就是身體本能,但是如何能向長輩討要到食物?是撒嬌?是哭鬨?還是直接說‘我餓了’?亦或乾脆忍著,直到長輩說開飯?
不同的孩子,處於不同環境下,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孤兒院的孩子會忍著餓等開飯,獨生子女往往直接頤氣指使的說‘我餓了’,但是多子女的家庭孩子就可能選擇撒嬌來提前獲得食物。
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行為選擇,實際上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個人未來的性格,對世界的看法,對自身道路的選擇,都是在這些細小的行為選擇中積累起來。
但是,人很難反省自己每一個選擇的內因和外因。從而無法分析自己做出選擇的內在邏輯性。
體現在成人世界中,這就是許多人遇事猶豫不決的原因所在。因為對自己的內在思維邏輯不能清晰把握,有時會得出兩個、甚至更多的判斷,才造成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千輪百轉無憂樹,就是從最初的赤子之心開始,將自身的邏輯整理清楚,建立一個清晰完善的判斷機製,最終,要將人的每一個念頭的來龍去脈分析清楚,到那時,雜念就不是雜念,而是記憶寶庫中,一顆璀璨的寶石。
當這顆心靈之樹完善之後,心靈中將再無雜念可言,所有的念頭,隻不過是心靈朝著不同方向的思維探索,人的整個記憶將變成一顆寶樹,所有念頭都是樹上的累累碩果,每一顆果實,都有枝乾支撐著形成一體。
樹乾和樹枝就是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在邏輯,吸收到的新知識,將作為養分,被樹乾同化,如果原有的世界觀能對該知識進行解釋,那麼樹乾上將結出新的果實。
如果原有的世界觀不能解釋新知識,但是能接受理解這種知識,那麼樹乾上就會長出新的枝條,將新知識帶來的體係融入原有的世界觀之上。
這就是波仁多構想中的千輪百轉無憂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