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暖的力量從柳生元和的大手上釋放出來,像是一股溫暖的潮水從上而下,洗刷過明山佳花的身體,讓她全身暖洋洋的放鬆下來,一下子就把剛才那種幾乎要把人凍僵的恐怖感,驅散的無影無蹤。
“嗚嗚嗚——小櫻,你男人欺負我,你趕快給我報仇!”明山佳花放鬆下來,眼珠轉了兩轉,突然一把抱住小林櫻,大聲哭訴道。
“元和!”小林櫻抱著自己的閨蜜,狠狠的瞪著未婚夫。自己這個未婚夫最近畫風變得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以前他可從來不是這樣啊?
——————————————
柳生元和正陷入一場有關生死,但是卻無形無影,讓人感受不到危機感的危機之中。
其實這種危機在很久以前,就已經露出端倪了,可是直到他度過三九天劫以後,這種危機才露出猙獰的麵目,讓柳生元和提起了警覺。
物化!這就是柳生元和目前遇到的最大問題。
對於一般修行者來說,這個問題那就是天邊的浮雲,看起來很美,但是影響基本等於毛,甚至有些修行者還特意在心靈修行上,在追求著這種境界。
隻不過,這種彆人求之不得的境界,對於此刻的柳生元和來說,卻是生死危機!
何謂物化?
《莊子?齊物論》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與天漸近、與人漸遠,謂之物化。
太上忘情,無喜無憂,謂之物化。
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八風不動,謂之物化。
煉虛合道、與道合真,謂之物化!
雖然這些名詞,都是修行者夢寐以求的成就,但是,真正走到了這一步,柳生元和還是退縮了。
因為遠觀,所以美好;因為接近,所以恐懼!
天上的明月看起來如此皎潔無暇,在古代,在東方有廣寒宮和嫦娥奔月的傳說;在西方有月之女神阿爾忒彌斯;甚至連盛產肌肉棒子的北歐神話中,月神都是一位純潔美麗的女性蘇爾。
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人類對明月寄托的美好想象。
可是,當人類真正能夠通過望遠鏡看到月球的本相,當人類能夠通過飛行器,踏上月球的土地時,一切美好的幻想都破滅了!
古人遠望明月的美好,原來隻是來自於想象,現實是如此的殘酷。遠看上去,皎潔勝過美玉的明月,原來隻是一片比最荒涼的沙漠都不如的冰冷之地。
柳生元和的修行到了這一步,已經可以與自古以來,任何一位先行者比肩論道,幾乎已經達到了曆代修行者道路的儘頭。
然而,到了這一刻,他也看到了前路的斷崖——隻要再邁出一步,便是天翻地覆、便是一去無回!
在邀請親朋好友,觀禮三九天劫的那一晚,漫天流光彙聚,凝成他頂上慶雲的那一刻,柳生元和出於好奇,不知死活的將自己留在身體中主意誌離體而出,投入了這片慶雲之中。
最初柳生元和隻是覺得機會難得,想要體驗一下,本身的意誌和這種天地之間的奇妙能量充分結合感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可是,當意誌離體與天上慶雲結合以後,一種意誌擺脫了身體的束縛、得大歡喜、大自在的感覺充斥了柳生元和的整個心靈,這種無所不能的感覺是如此誘人,在那一刻,柳生元和真的生出拋棄肉體,從此將意誌寄托於這片奇異能量之上的想法。
按照柳生元和當時冥冥之中的感知,他確定,假如自己真的拋棄肉體,純以這種奇異能量作為意誌的寄托,那麼,所謂聚則成形,散則成氣,當真是半點也不難,甚至隻要自己控製能力足夠,將這種能量捏成一具和自己原本的肉體一模一樣的能量聚合體也未必辦不到。
那時候,哪怕說一聲自己已經修得道家之陽神,成就天仙大道,也未必是誇張的形容詞。
可是,肉體還是一個大麻煩。他自己的軀體是孕育了柳生元和意誌的源頭,對投入到慶雲中的意誌像磁石一般,有莫大的天然吸引力。
當時的柳生元和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乾脆用慶雲中的能量徹底燒掉自己的軀體,擺脫身軀對自身意誌的困擾,從此無憂無慮,與這片能量化合惟一,從此與道合真,天人同存;
另一個則是想辦法散去這些與意誌同頻存在的奇妙能量,至少要讓自己的身體能夠承受下來,然後讓意誌回歸身體,重新回到那個狹窄而脆弱的軀體中。
按理說,既然柳生元和立誌長生久視,到了這個關口,就應該毫不猶豫的踏出這一步,隻要走出這一步,便是與天同壽、日月同輝,隻要天地間這種能量還有存在,柳生元和便可以長生不死,萬劫不磨!
但是當時,有一種冥冥中,似乎自己已經站立在深淵邊緣的感覺,讓走到十字路口的柳生元和毫不猶豫的退了回來。
當時柳生元和還沒清晰的認知,隻是相信了自己的直覺,但是隨後他為什麼急著去閉關?
就是因為有這種危機感纏繞在柳生元和的心靈之上,才讓他在不知不覺中,選擇通過閉關來內視自身,同時反省自己的道路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最終,柳生元和還是從老師長明道人回國以後,發來的一份郵件上,發現了自己麵臨的問題——這是長明道人回國以後,特意翻找出來所有道門先天真人留下的筆記記錄,發給了柳生元和一份電子版本。
其中有幾份資料上提到了度過四九重劫的先天真人,麵對的最大危機——物化!
雖然文言文有些難懂,不過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柳生元和還是理解了上麵說道的問題。
無論先天真人還是普通人,說到底都還沒有脫離人類範疇。而意誌本身到底是什麼東西,自古以來爭議頗多,但是有一點是毫無疑問,人類的各種意誌上的波動、或者說各種情緒都是來自於軀體。
所謂“吾有大患,及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出自《老子?十三章》,無數修行者追求的就是心如止水,但是隻有走到了柳生元和這一步的人,才會知道,這種情緒波動是如何可貴。
當意誌散入天地,與道合真,用什麼才能保持自我認知?人的意誌與無窮天地相比,終究還是太過渺小。
一滴墨水滴入茶杯,可以將一杯水染上墨水的顏色;但是,如果是滴入了大海呢?
失去自我定位和認知,柳生元和散入天地的意誌最終會完全淡化,就像是天地中一塊頑石、一縷空氣、一顆塵埃,的確可能與天地同在了,但是這種與天同壽,恐怕不是修道者的本意。
至少不是柳生元和的本意!
如果失去了軀體,就失去了意誌波動的來源,不存在激動、悲哀、憤怒等等情緒,最終,再也沒有波動來源的意誌會徹底被天地所同化,哪怕是一時看起來的強大,失去軀體的柳生元和也終將歸於消亡。
而現在,雖然避過了一劫,但是意誌與天地同調的柳生元和,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意誌波動趨於平緩的現象——在他的意誌能夠影響某種能量的同時,這種能量也在影響著他,這是一個相互影響,不可逆轉的過程。
對於柳生元和來說,現在他能想到了唯一辦法,就是增強自己的情感波動,通過種種外界刺激,來讓自己的感情儘量豐富起來,也許能夠緩解這種危機。
這才是柳生元和這段日子以來,一反常態,跟小林櫻到處忙活婚禮準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