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升接手王來之後,加大力度建造,並親自率兵去壓製野人,一邊打一邊收服,一改王來用的王道,改行霸道。
馬文升和楊信配合,吉林拓展得速度極快。
人口也不停往這邊移。
截止到景泰二十一年年中,人口突破了八百萬,移民人口多來自北直隸、河北、河南、山西,少量山東人,以及各地的罪犯。
大明又從奧斯曼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購買大批奴隸。
每年穩定輸入二十萬白女、十萬東南女,五萬印度女進入吉林。
人種、民族、文化在互相碰撞中,形成新的東北文化。
吉林治所哈爾濱,已經成為東北僅次於沈陽的大都市,容納人口五十萬人。
經過十餘年建設,哈爾濱也是一座不夜城,瀝青路通往吉林各個城市,連通黑龍江。
人口暴增,主要和糧食產糧有直接關係。
吉林一省囊括後世吉林、黑龍江和蒙東,開墾出來的良田麵積,頂得上江南三省的總麵積。
地大物博,土地富饒。
出產的糧食,足夠供應河北、山西、熱河三地用的糧食、油料。
關鍵大米、玉米、地瓜、土豆好吃啊,比江南的米更好吃。
雖然產量遠遠比不上江南,但耕地麵積大呀,多種一塊不就完了,往北還有萬裡荒地呢,都開墾出來,夠養活整個大明了。
當然了,那是馬文升不知道北麵是凍土,凍土是戰略資源,幾百年內都沒用。
農科院還在研製耐寒種子,並想辦法提高產量。
馬文升貫徹皇帝的理念,把索倫人當親兒子養,其他各族都是打散了招降。
索倫人也給力,給大明源源不斷提供兵卒。
已經開始漢化了。
大明並不嚴格規定他們隻能漁獵,而是給他們一點好生活,不能像韃清那樣欺負人家,畢竟是親兒子嘛。
馬文升現在著急的就是人口。
以吉林的糧食出產能力,最少需要一千五百萬人,缺口巨大。
他甚至想頒布釋奴令,把奴隸變成人,卻遭到中樞駁斥,決不許奴隸釋放成人。
倒是運來的女奴增加了,抓緊生孩子得了。
從景泰二十年運來的,都是皮膚雪白,高鼻梁,藍眼睛的白人,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戰俘家眷。
大明是女人就要,長相不挑,黑的不要。
大明連續五年,采購女人。
導致歐羅巴各國人飯子遍地都是,專綁女人,使得他們人口失衡,被迫引進黑人了。
大明可不止盯著歐羅巴,除了非洲的,各地的女人都要。
就吉林,細算的話,估計有上百個民族,這些女人都嫁給了漢人,未來會生出一群混血,混血混血再混血,未來什麼樣就不好說了。
吉林人給的嫁妝多,內地的漢女,也陸續嫁去了東北,進一步融合。
遼寧也有人遷入吉林,和廣袤的吉林一比,東北六省遼寧麵積最小,耕地自然也不如吉林多,自然願意遷去吉林了。
在吉林,會看到一群紮辮子的地裡乾活,膚色也各異,有很多黑哥,在地裡老老實實乾活。
印度人受不了這地方的嚴寒,凍死了一群又一群。
不得不用奧斯曼帝國的戰俘。
奧斯曼橫跨亞歐非,又是個屬平頭哥的,四處開戰,戰俘自然是什麼膚色都有。
大明一邊買人,一邊販賣軍火。
奧斯曼管大明叫,地中海縱火犯。
四處出售軍火,給錢就賣,導致奧斯曼舉世皆敵,原來四周都是小綿羊,被大明供的,都成了大灰狼。
然後大明還買諸多小國的戰俘呢,都是奧斯曼人。
全都買走。
剛開始奧斯曼認為大明缺人呢,派來使者出使大明才發現,大明他娘的是把人當奴隸用!
百萬奧斯曼人,死在了大明的水道上。
大明建設飛快,截止到景泰二十年,全國水係全部改造完畢,如今已經開始改造灌溉工程了。
新益州的瀝青路也修通了,正在往新荊州、新揚州方向修。
死在路上的奴隸,最少有一個億。
基建狂魔大明,擁有全世界最好的路,最順暢的水道,最廣袤的疆土,還不滿足,還在飛速發展。
大明速度奇跡的背後,都離不開全球各族人民的幫助啊。
尤其看見奧斯曼偉大的勇士,竟然在東北像老黃牛一樣種地時,使者都崩潰了。
關鍵他們的勇士,紮著一個很醜陋的辮子,在地裡耕耘,見到主人會說一句“喳!”
找到大明,請大明釋放俘虜。
大明當然拒絕了,我花錢買來的,憑什麼釋放啊?
奧斯曼單方麵宣布和大明斷交。
朱祁鈺立刻宣布,贈與奧斯曼鄰國,一大批軍火,並拒絕出口給奧斯曼一切商品。
大明發布買人令,隻要奧斯曼的人。
沒到一年,奧斯曼就叫爸爸了。
周圍小國,發瘋似的去搶奧斯曼的人,賣給大明。
奧斯曼帝國立刻變成了中亞病夫,對本國國民給大明耕種,沒有任何意見,還舉雙手支持,並贈送了大明十萬女人,請求和大明修複關係。
朱祁鈺就一句話,二十萬,黑的不要。
奧斯曼服了。
大明第一次用經濟手段,改變世界局勢。
憑借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大明才能穩定給新地,供應女人。
從香港、上海進入大明的奴隸,白女增長到了五十萬人,她們一小部分會高價賣給民間百姓當妾,更多的則是送往寧夏、蒙古、吉林、黑龍江四地填充人口。
想納白女當妾,就移民到邊疆,免費送一個。
這都是移民的口號了。
每年移民的口號都在變,為了吸引移民去新地,中樞無所不用。
黑龍江的總人口,達到了三百萬。
兀良哈人隻有六萬人,離開了黑龍江,跑到了蒙古都司遊牧,其餘人則變成了黑龍江人。
黑龍江也多了兩個府,喀爾喀府和察哈爾府。
蒙古都司多出來一個地方,叫唐努烏梁海,此地就是兀良哈人遊牧的地方。
姑射島沿北探索,發現了北方四島,又發現了堪察加半島,但這個島不適合人類居住。
大明還是派官員來管理,主要是懷柔土著,讓土著歸順大明即可。
以興安嶺為界,南麵是吉林和黑龍江,而吉林和黑龍江又以興凱湖為界,黑龍江包括姑射島和庫頁島。
經過中樞合議,於景泰二十年,設立鮮卑省和韃靼省。
東北六省,徹底形成,朝鮮、遼寧、吉林、黑龍江、鮮卑、韃靼。
但新設的兩省多是凍土,未來有價值,現在隻是設個省管理而已,此地也沒有稱王稱霸的本錢,修上瀝青路,派官員管理即可。
大明主要經營,東北南四省,而北兩省是以能源為主,現在還沒有開采的能力。
蒙古都司,也基本上建造成功,蒙古都司太冷了,修建幾座重點城池,打服諸多部落,逼迫他們懷柔,再遷些罪犯過去,也就可以了。
於景泰二十一年四月,蒙古撤都司,為蒙古省。
捕魚兒海都司,開始建造。
兩省以捕魚兒海為界,北麵是捕魚兒海都司。
連蒙古人都想不通,大明要這破地乾啥啊?他們都嫌棄冷,都想去溫暖的地方生活。
彆說他們不明白了,朝臣也想不通。
皇帝著實有錢沒地方放了,那破地方零下七八十度,要它乾啥呢?
不過,當初朝臣都看不上東北這塊地方,現在東北可供養著北直隸吃喝呢,這塊地方從爛地變成了寶地。
那麼捕魚兒海都司,說不定也是寶地呢。
得相信皇帝的眼光。
沒有胡濙拉住皇帝這匹倔馬,大明隻會在皇帝指揮下快速奔跑。
老撾地區,於景泰二十一年四月正式撤銷,朱永治理有功,晉撫寧侯。
朱永在老撾六年。
老撾人消失了。
倭軍損失17萬,貴州軍戰損11萬,雲南軍損失4萬,耗時六年,徹底平定老撾。
老撾正式拆分,分彆並入雲南、交趾。
半高原地帶的老撾,已經成了大明茶鄉,遍地是茶樹,遍地是茶園和甘蔗園,少量橡膠樹,還有一片片藥園。
老撾從交趾移入三十萬人,加上雲貴軍,還是人少地多。
交趾版圖徹底形成。
而新荊州和新揚州,現在還十分血腥,是一點點推進型移民進去。
前麵是倭軍在發光發熱。
倭國也不願意出售大批武士給大明了,大明是屬貔貅的,人隻進不出啊。
奈何他們離不開大明的軍械,而想買到大明的軍械,隻能用人來換。
大明也誕生了多個倭國爵位,如今爵位最高的,就是伊勢新九郎,也叫北條早雲,他是大明的侯爵,越巂侯,被皇帝賜名伊旭春。
最好玩的是,他不知是殺人殺多了,還是怎麼的,生個兒子死一個,生個女兒也死。
這位拉開倭國戰國序幕的梟雄,當上了大明侯爵後,成了絕戶了!
偏偏皇帝喜歡他,每次有大屠殺的工作,都交給他來做。
新揚州、新荊州征召二十萬倭軍,在大搞屠殺,山縫裡的人也不留,殺完人就伐樹治水。
皇帝最喜歡他,見他生不出兒子,特意賜了他一位黑珍珠當夫人,據說是非洲之珠,最黑的一個。
當時賜婚的太監,眼神都怪異。
聖旨上說了,黑人能生育,生的兒子皮實,必須讓他留個後。
伊旭春看見第一眼就吐了,這他娘的不是猩猩?
但皇帝說了,這位是奧斯曼帝國的王女,王的閨女,賞給你算好事了。
還真生出個兒子,那叫一個黑啊,伊旭春都不想看一眼,結果又不知道什麼原因,夭折了。
皇帝偏愛倭軍,這種鑽山裡賺錢的好事,都交給他們做。
為大明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倭軍,已經超過了五十萬人。
每屠一地,皇帝還會給殉難者立碑,告訴他們是在做正確的事情,加油,繼續努力。
倭軍對皇帝敬愛到了極致。
李震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您這擺明了消耗倭軍啊,但這些傻子是真開心啊,還跟皇帝說謝謝呢。
倭國的戰國時代,剛拉開序幕,就有點萎靡不振了,有百萬人口移去了大明,他們還剩多少了呀?
但大明支持他們,沒少賣給他們軍火,乾吧北鼻。
在新益州。
於景泰十九年,徹底建造完畢,新益州大麵積種植橡膠樹、橄欖樹、茶樹、棕櫚樹、香料、藥材、水稻等等。
田間地頭,隨處可以聽見咯咯歡快的笑聲。
都是移民生的孩子。
一個個林中奔跑玩鬨,全然沒有多年前戰爭陰雲密布的影子,新益州承平多年,人們已經忘記了戰爭。
隻是有些人還苦著臉,因為可能還會遷移。
新益州人多地少,勉強夠吃,因為當年移民移猛了,導致新益州塞進去這麼多人,小小的新益州,人口卻高達九百萬人。
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得靠印度買來的糧食,維持生計。
這幾年,有一些人又背上了行囊,移去新地。
比如往北去荊揚二州,或者往南,去馬六甲省,就是滿刺加國,滿刺加人也正在急速消失,倭軍非常給力。
大明早就建立了馬六甲水師,掌管這條海峽。
這次移民,不是強製移民了,而是自願移民,打包好行囊後,就坐船走,中樞會額外補貼一筆錢。
已經有些百姓陸續移走了,在新益州實在不夠吃,而且還有很多種植園,是被江南商賈給壟斷的。
大明開海十年了!
天下形成了十九大財團,第一大財團就是皇家商行,然後是蘇商、浙商、滬商、徽商、港商、鄂商、贛商、潮商、晉商、魯商、陝商、渝商、粵商、澳商、趙商、遼商、京商、交商。
這些財團,在新地跑馬占地,形成一個個龐大的種植園,批量生產一樣貨物,比如橄欖油、糖、藥材等等。
中樞並不反對財團的形成,隻要交稅即可。
對財團,更是直接征重稅,稅點比普通商賈還高。
卻阻擋不了財團的形成。
財團站在百姓頭上,逼著百姓再次遷移,去新地跑馬占地,這一點有利於移民,中樞不聞不問。
近兩年,就有百萬新益州人,去了新七省。
而這個趨勢,正在加速,中樞也快下令強製移民了。
交趾督撫李侃,已經準備啟程回京了。
交趾是大明最早開拓之地,如今已經成為南方最富的省份之一,不次於江南的富裕。
經過朱英、李侃兩屆督撫的共同努力,廣西、雲南通往交趾,修通了十四條主路,小路無數。
交趾通往各地,也形成了多條路進入新省份的局麵。
交趾,是多省彙聚之地,又全線沿海,是貿易之窗,又遍地是漢人,脫離大明的可能性很小了。
截止到撤督撫之日,交趾人口突破1200萬,經濟排名位於前列,交趾的糧食,供應婆羅洲和呂宋兩地食用。
瀝青路,修通了每一座城池。
繁榮是肉眼可見的。
李侃乘坐海船回京,這些年在交趾,皇帝數次表彰他,他認為自己無愧於心。
他要回京就進入內閣,圓了入閣之夢。
在船上,他看到無數穿梭於海上的船支,多是裝著充足的貨物出航,要麼是裝著奴隸回航。
交趾發展這麼快,歸功於數以千計的奴隸。
奴隸為了交趾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奴隸不許生育,老了就找個地方埋了,那就需要購買新奴隸來繼續工作,奴隸貿易極為繁榮。
李侃的船是軍船,不走河道,全程走大海。
每次途徑港口,都能看到千帆競流,一片繁榮景象。
在天津下船。
天津港口忙碌到了極致,各色貨物在天津港卸貨,再次裝船進入內河航道。
李侃看到最多的,還是瀝青。
這些瀝青,是從奧斯曼買回來的,從天津下船,送去西北。
送去東北的,直接走內海過對馬島送去吉林和黑龍江。
大明瀝青路發展得這麼快,和進口瀝青有直接關係,奧斯曼遍地是石油,這東西根本就不值錢。
所以大明對奧斯曼垂涎三尺。
聽說皇帝正在組織遠征,為楚王打下一片地盤,作為封地。
還鼓動奧斯曼也鋪瀝青路,李侃懷疑這是為大明入侵做準備。
李侃乘坐快船入京。
一路上不耽擱,早晨開船,晚上就到達京師。
入京之時,他仿佛嚇了一跳,這還是他認識的京師嗎?
老京師隻有九門,新京師竟有三十二個門,這是要修到五環啊?你敢信?
從城門進入紫禁城,坐馬車要一個小時!
整個京師,全城都是瀝青路。
遍地都是叫賣聲。
賣什麼的都有,他在交趾見過的東西有,沒見過的還有,東方的西夷的,甚至野人的東西他們也有。
凡是世界上有的東西,北京城都能看到。
人頭攢動,隨處可見的都是人。
“京師何時變成了這樣一座龐大的城池了?”
李侃卻看到最惹人注目的是茅廁,為了方便京師人口,幾乎一百米就設一個茅廁。
茅廁分男女,雖然在街上的女子非常少,但還是設了男女。
走進去看就會知道,女子隻有一個坑。
畢竟大明女子不能拋頭露麵,皇帝數次下旨,也改不了這個陋習。
李侃在馬車上,看見川流不息的人流,驚訝得閉不上嘴,他覺得驩州就十分繁華了。
驩州人口高達百萬人,是百越之地最大的城池,比汴京還要大。
可和京師比起來,差得太多了。
他估摸著,京師人口可能在五百萬以上,立刻嚇得一哆嗦,這麼多人,萬一造反的話,宮城能守住嗎?
入宮之後,他看見閣部多了很多年輕麵孔,甚至占據高位的,也變了麵孔。
熟悉的人去世了好多。
李侃幽幽一歎,待稟報後,他進入養心殿。
皇帝在長篇累牘之中。
他偷偷打量皇帝一眼,年逾四十的皇帝,卻不顯老態,神采奕奕,臉上還掛著些許笑容:“回來了?上茶,待朕看完。”
李侃知道,這是皇帝的習慣。
“江西治理的好啊,今年一次叛亂沒有,說明百姓是真的過上好日子了。”
朱祁鈺正在看江西布政使呈上來的奏疏,這是半年工作總結。
“在交趾呆慣了,不習慣京師氣候吧?”朱祁鈺一邊看,一邊問他。
“回陛下,此時京師天氣還熱,還習慣,等冷了怕是不習慣了。”李侃回稟。
“沒事,京師有暖氣片,屋裡照樣熱乎。”
朱祁鈺笑道:“你去吉林看看,那冰冷寒天的地方,冬天都溫暖如春,東北煤多。”
李侃看得出來,皇帝心情是極好的。
看了兩遍,朱祁鈺戀戀不舍的放下,才站起來:“江西做得好啊,李賢批得也好,梁芳批得也好。”
“說說交趾。”朱祁鈺活動活動身體。
李侃是會打仗的,觀察著皇帝的身體,皇帝身體極為健壯,一看就知道常年鍛煉。
“坐著說,跟朕還客氣?”朱祁鈺走過來拍拍他,然後坐在對麵的椅子上。
說到哈爾濱,最近哈爾濱太火了。
有追讀到這裡的讀者,想來哈爾濱嗎?
我家在哈爾濱和長春中間,兩個小時車程,坐標查乾湖,有想吃鐵鍋燉的、燒烤的、想看冰燈的,可以來我家這邊玩,因為哈爾濱的鵝已經吃沒了,可以來我家這邊吃。
有想過來玩的可以加群聯係我,我幫你做攻略,保證你們在東北玩得爽。
說東北燒烤天下第一,沒人反駁吧?我這幾天看視頻了,他們吃的燒烤店都不對啊,那燒烤一看狗都不吃好吧?
那鐵鍋燉,白色拉古的,狗都不吃好吧?反正我看視頻,就知道那些南方遊客沒找對地方,反正我們本地人不吃那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