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彆人的文物,讓彆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彆人的文物,讓彆

第373章 故宮博物館,收集彆人的文物,讓彆(2 / 2)

幾乎每一年,中樞都會增加國寶數目,截止到景泰五十二年,國寶數量暴增到了1900萬件。

一方麵是新發現物件很多,另一方麵是民間將一些稀世珍寶拿了出來,還有就是藩國的戰利品。

民間收藏家,不太相信官方人品。

乾脆三五個好友,聯合起來,共同出資辦一個博物館,這種私人博物館,不一定收費,但入門門檻很高。

收藏家真不差那點錢,他們追求的是共鳴,對寶物的深層理解。

反而對那些走馬觀花,打卡拍照的遊客不屑一顧。

近幾年,客流量飆升,各地博物館,都迎來了龐大客流潮,賺得盆滿缽滿,民間開辦博物館的越來越多。

有的沒落貴族,發現了這商機,把自家大宅子拿出來給遊客參觀,賺點煙錢。

像陝西,壓根不愁古董,這東西太多了,可能誰家用的喝水的碗,都是宋朝的。

景泰三十七年的時候,又保護性挖掘了秦始皇墓,可以說,陝西遍地是古跡。

景泰四十七年,和景泰宮同時上馬的項目,還有陝西的阿旁宮和大明宮,前者是秦始皇珍藏珍寶的地方,後者代表著盛唐之盛。

皇帝打算仿製出來,用來存放文物,建立兩宮博物館,主要是為了賺旅遊錢。

這份投資,同樣是國企、皇企共同投資,皇帝倒是想吸引民間投資,但民間沒人敢投,這是宮殿啊,誰敢投?

阿旁宮預算200萬,可以接受,大明宮預算高達3000萬,皇帝差點想撤資。

而隨著博物館的發展,書畫展也隨之發展起來,畢竟遊客就是流量,流量來了,什麼都能賺錢。

書畫展辦起來,造就了一批書畫名家。

話說回來,像陝西、西域、山西、湖北等這些地方都不缺文物,內地都不缺文物。

但東北是真缺呀。

唯一拿得出手的是,金朝的寧古塔,也就這東西出點名,徽欽二帝的屍體還不敢拿出來展示,其他的東西真沒有啊。

但東北有自己的辦法。

自己沒有,埃及有啊,希臘有啊!

希臘那地方,跟陝西似的,一鏟子下去,全是文物。

奧斯曼人根本不懂欣賞,乾脆讓大明去考古,然後搬回來,放在東北,東北六省,加上長城北五省,一共十一個省,啥也沒有。

把希臘的東西挖出來,分一分,旅遊資源不就來了嘛。

景泰四十九年,十一省布政使聯合上疏,請求皇帝給奧斯曼下旨,允許大明去希臘挖掘文物。

這不是盜墓嗎?

當年保護性挖掘秦始皇墓,被民間罵吐血了,有人甚至詛咒大明皇室,也會被後人挖掘墳墓。

直到兵馬俑問世,反對聲音少多了。

但秦始皇墓真的沒法挖,起碼以現在的技術無法挖掘,隻能那整片控製起來,完全保護,等以後技術發展起來,再行挖掘吧。

這些年,考古人員全在民間保護古墓。

什麼叫保護性挖掘呢,就是這個墓漏水了,被盜了,出現不可抗力,不得不挖掘。

幾乎挖一座大幕,就要在原址上建一座博物館。

當然了,這是國企。

地下一切的東西,都屬於朝廷的,當然沒明說,不然民間得瘋,因為地下也埋著人家的老祖宗。

中樞還真允許了。

景泰五十年,大明考古隊,高達三萬人,浩浩蕩蕩去希臘和埃及,進行考古。

埃及是大楚領土,總得給大楚也喝口湯,大楚也建一座博物館吧。

但希臘就不用了,順便把奧斯曼也搜一搜,看看有啥好東西。

對於愛好收藏的人來說,現在的大明是最大的盛世,他們能近距離欣賞古人的智慧,而不是在書裡乾巴巴地看著記載。

皇帝也有收集癖。

故宮博物館200多萬件文物,書畫類文物中,都蓋上了皇帝的印章。

皇帝親手蓋的。

民間的臻品,也都被皇帝蓋上了印章。

上一個蓋章狂魔是唐太宗,下一個蓋章狂魔是乾隆,中間藏著個景泰帝。

不止國內的。

皇帝複刻了自己的璽,送去藩國,讓藩王負責蓋,國外的頂級珍寶,都要留下景泰帝的痕跡。

天子有十二璽,景泰帝有十三個。

一枚是仿製的,直接放在國外,各國輪流蓋。

民間叱責皇帝是蓋章狂魔,汙染了寶物。

但這種風氣,卻被民間收藏家效仿,多好呀,蓋個章,證明我來過。

皇帝還會把自己的寶璽送出宮去,挨個博物館蓋章。

此事還被中樞百官聯名上疏,皇帝沒聽,但多少收斂了一些,專門挑精品蓋章。

惹得朝臣狂翻白眼,民間罵他的聲音更多了。

京城裡遍地能看見黃包車和賣報紙的。

近幾年,又多了賣香煙的。

煙葉產自南美,景泰四十七年,大明大規模往南美移民。

皇帝在南美封了五王,將南美稱為唐地。

封皇三十六子朱見灄為唐王,第一個登上南美開拓,隨後將皇三十三子、皇三十四子、皇三十五子、皇三十八子,全部封去南美。

朱見灄是皇帝幼子中出類拔萃的,所以封去南美,開拓新地。

南美的產物,也傳進了大明。

其中最得民間喜愛的,就是香煙。

從景泰四十八年開始種植,景泰四十九年,各省開了一家卷煙廠,一共52家卷煙廠,其中皇企11家,國企11家,30家民企,其中有15家,有皇、國股份。

景泰五十年打向市場,反響不錯。

今年,又有百家企業,得到香煙執照,開始生產香煙。

如今有多少企業,捧著黃金等待得到執照,因為香煙太賺錢了,景泰五十二年,粗略統計民間煙民高達7000萬。

雲南、貴州、廣西、老撾、緬甸,靠種植煙葉,成為景泰五十一年,各省經濟排行龍頭。

傻子都能看出來,未來香煙市場多麼恐怖。

皇帝支持香煙推廣,卻極力反對毒品,景泰五十年,大明和40個大藩國,110個小藩國,聯合簽訂禁毒協議。

在封國方麵,皇帝非常偏心。

大陸地盤都分封給了自己兒子和親侄子,好的島嶼分封給了近支親王,比如趙王,垃圾島嶼則分封給了遠支親王。

近支親王封的都是群島,雖是島國,要麼位置重要,要麼環境優越,人口也多,自成體係。

封給遠支親王的,都是一個島,也不管什麼位置不位置,隨機抽簽,隨機移民,各方麵都不上心。

對自己兒子,更是恨不得把大明一切都送去封國。

看看大商、大隋、大楚、大唐、大夏、大周都能看得出來,這些藩國都有稱霸的本錢。

皇帝對侄子也不錯,崇王,撈個頂好的地盤,紅海、亞丁灣,十分富饒。

宗室裡的諸王,封的毛裡求斯、科摩羅、塞舌爾,找地圖都找不到這種小島。

上麵有個兩三萬人頂多了。

這些藩王天天訴苦,皇帝嫌煩,將藩國的宗主權,移交給該大陸板塊上的霸主國,非洲的大楚,大洋洲的大周,北美的大夏,南美的大唐。

這些國家,不得不照顧這些小老弟。

各大藩王拿著長輩架子,不停像本地老大索取,弄得這些國家也頭疼不已。

像澳大利亞,島嶼星羅棋布。

封了五王過去,周王朱見淞,是周地的宗主國,朱見淞就十分頭疼,他封地是西奧。

西奧是最窮的地方。

之前剛封的時候不知道,在澳大利亞深耕二十年後,才知道,東奧最富。

但東奧有兩個王,皇三子朱見渝在東北澳,皇五子朱見滬在東南澳。

東南澳最富,悉尼、堪培拉、墨爾本全在這裡。

所以整個澳大利亞,看似宗主國是周王,其實是吳王朱見滬。

這件事還是近兩年皇帝才知道的。

皇帝做主,把周王朱見淞的二兒子,分封去墨爾本對麵的布萊頓島上去,算作補償朱見淞。

對此吳王也鬨,卻被皇帝嗬斥,巴斯海峽裡有兩個島,一個是金島,一個是弗林德斯島,這兩個島,可以分封給吳王兩個兒子。

宗室一看,皇帝是真偏心啊。

好地方都給自己孫子留著,我們宗室也姓朱!

澳大利亞開墾了二十多年,五王封國內總人口,達到了1個億。

新幾內亞被皇帝命名為宋,皇八子朱見漪為宋王;旁邊的新西蘭為鄭地,皇九子朱見渚為鄭王。

這塊地盤,也參與了世界貿易。

皇帝賞賜五王20艘寶船,每國四艘,允許他們做貿易。

但現階段,他們沒有足夠的機器,隻是做原材料生產國,為大明提供原料,然後大明提供他們商品。

從景泰五十年開始,他們從大明購買大批淘汰的機械,開始組建自己的工業化。

但五國被皇帝喂飯喂習慣了,不喜歡自己開動腦筋。

反而往國內進行很多投資,躺著賺錢就行了。

這塊大路上沒有天敵,所有各種生物都會泛濫。

明人來了就不一樣了。

明人是什麼都能吃掉,什麼都會吃。

像周、宋、鄭三地就是天然牧場,源源不斷為國內提供肉食,反而肉罐頭,成為這塊新大陸上的第一個產業鏈。

景泰四十九年,葡萄牙人經過萬裡航行,從大明來到了這塊新大陸。

他以為自己發現了新大陸。

靠近的時候,看見碼頭繁忙,全都是他在歐洲見到的明人,他大驚失色,請求見當地的官員。

卻被人當傻子似的看他。

他叫哥倫布,一個從意大利逃去葡萄牙的航海家,這是他第三次航行。

這年代的明人,見外國人稀鬆平常,那些紮辮子的旗人,都是外國人,他們的奴隸。

一個外來的奴隸,還想見知縣?

哥倫布會說幾句漢語,不然他不會在大楚打下意大利時候逃走。

說實在的,他對漢人是又愛又恨,恨他們奪走了自己的家園,也佩服他們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

這些年,他去過意大利。

以前意大利是有名的臟亂差,人是又爛又愛吹牛,天天搞什麼藝術,就是不乾正事。

大楚建立之後,所有港口,每日繁忙無比,整個歐羅巴的貨物,大楚是中轉站。

那裡的明人,沒有一個喊累喊苦的,都在默默的工作。

他們很善良,對任何人都沒有敵意。

若不是他從意大利逃出來,親眼看到一個個空城,他都不敢相信,這個是他認識的明人?

其實他細看,就會發現,做那些事的明人,要麼是紅臉蛋高顴骨,要麼是小矮子,反倒明軍士兵這樣做的少。

他發現,明人如影隨形,不管在哪裡,都能看到非常多的明人。

他從葡萄牙出發,走過開羅運河,整條運河上,全是明人,甚至在沙漠裡,都能看見很多明人。

從紅海進入大唐洋,遍地都是大明商船,停靠任何碼頭,看到的都是明人。

一路到馬六甲,越過馬六甲,明人更多。

沒有一個碼頭,不是明人的。

千辛萬苦,行駛到了新大陸,這裡早就被明人占領了,看他們的樣子,像是在這裡生活很久了。

他很搞不懂,世界上怎麼這麼多明人啊!

大楚就是,旁邊的什麼壽國、興國,全都是人。

他通過馬六甲時,問過當地一個官員,那個官員告訴他,大明加上所有藩國,人口高達37億。

這就讓他更加恐懼了,葡萄牙一共才多少人口啊?

和大明比起來,就是一粒沙一樣。

哥倫布在布魯姆,就是大明的金州,見到了當地知縣,知縣剛從社學回來。

大明本土預計景泰五十五年,實行十二年教育。

如今澳大利亞還是六年教育。

縣令是大明的進士,被分到藩國來幫助藩國建設,來了十二年了,當初規定,本土幫助藩國三十年。

等到期了,他就要回京述職了。

其實,他也想留在本地,周王也極力挽留,但他想回去看看,再做決定。

這些年,來澳大利亞工作的明人很多,本土和藩國都是一樣的,沒人覺得哪裡不一樣。

藩國也在統一使用大明律,隻是也有藩國法律,但大明律是根本法。

哥倫布和這縣官交談才知道。

大明竟要推行十二年教育?

大明已經明確改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太學、國子監六個級彆。

太學就是研究生,碩士;國子監變成博士生,博士。

選舉的教材,用的是選修製度,和大明一直采用的學分製度,國子監就是學分製度。

小學畢業後,就要選科,一共有二十多門,物理就分幾門,有熱學、力學、光學、聲學、機械學等等學科,還有文學、語文、數學、口才、曆史、政治、生物、化學、實驗、常識、邏輯、道德等等學科。

全是自選,然後修學分製。

學分修滿就可以畢業,沒有中考,因為是義務教育,用中考可能會擋住一批學生上高中。

現在是有中考的,中考就結業考試。

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後,就取消中考,統一實行高考。

哥倫布掰著手指頭想,自己讀過幾年書啊!大明竟然要求十幾億孩子,讀12年書,這是什麼概念?

各行各業會人才大爆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重生後逆襲大律師 Pk時代前沿 死黨變身後,我練刀的手抖了 桃花村小傻醫 洛杉磯五金店的多麵人生 路人,但相親到了大院高乾子弟 我男生,拿了最佳女演員獎 玄學直播間:這屆鬼怪太難帶了 重回1955活出自我 眷族太瘋狂,竟背著我吊打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