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歐聯體成立,誰還不會獨立
景泰五十四年,敕封西班牙為陳國的聖旨傳下。
大唐洋水師總督王瓊,親率十萬水師,越過開羅運河,進入地中海。
景泰五十四年,十一月,王瓊親自登上西班牙本土,向西班牙王宣讀聖旨,然後西班牙進入大明代管階段。
消息一出,在歐羅巴惹起軒然大波。
僅僅一個月後,就傳來西班牙本土被攻占的消息,預計明軍投入17萬大軍,所以反抗者,貶為奴隸,順服者皆為陳國人。
這般速度,把朱佑樘嚇了一跳。
王瓊,一個名聲不顯的家夥,僅投入17萬戰兵,耗時一個月,就把西班牙攻克。
彆忘了,西班牙雖然在上次戰爭中戰敗,這幾年背負著巨額貸款,但國內也沒停止設陷阱、設伏擊圈。
葡萄牙多難打,朱佑樘親身經曆過的。
沒錯,王瓊貪財又善於攀附權貴。
他和王瓊,在大明並稱為雙王。
看看韓雍在東歐戰爭打得,西歐都知道韓雍的名字。
景泰五十五年,第一批移民三萬人,登陸西班牙,皇帝派王憲擔任西班牙總督。
各大洋艦隊,裝備著大明最先進的裝備,僅維持70萬海軍,皇帝每年都要投入上億。
若非皇帝護著,他早就被士族給剝皮揎草了。
都是皇帝秘書處出身,王憲不如王瓊圓滑,他很不會處理人際關係,人稱鐵麵王。
明軍的戰鬥力,明顯比英法荷德更強,甚至強的不是一級兩級。
王瓊立刻在葡萄牙散播獨立理論,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兩個民族,大批西班牙進入人少的葡萄牙,誰主沉浮還說不定呢。
葡萄牙新王是真聰明。
若非皇帝欣賞他的才華,王憲早就被罷官了。
卻遭到獵殺,導致多地區叛亂頻發,王瓊不得不揮師剿滅,叛亂快,剿滅速度也快。
此人是皇帝的心腹,不然怎麼會當大洋總督呢。
葡萄牙新王坐蠟,他也在西班牙煽動獨立理論。
王瓊抽調大唐洋的精銳,基本都是基層軍官組建的超級軍隊,又從附近藩國征來部分精銳,建立的新建製。
但也咂摸出不對勁了,葡萄牙新王給他送禮,這消息是誰傳出去的?
王瓊和王憲交接後,便離開了西班牙。
這些精銳,年年打仗,在戰場上磨練,都是百戰精兵。
各地立刻造反。
葡萄牙新王是個梟雄啊。
王瓊愛財的名聲,傳遍歐羅巴,爾後有藩國禦史,向大明陳詞,請求陛下更換總督。
不過想想也是,大洋總督,是大明最精銳的海軍,大唐洋總督總兵額高達27萬,水軍陸戰隊就有11萬大軍。
本以為,大明有王瓊這麼厲害的了,不會再有了,王憲肯定一般般。
就是當地士紳在朝中花錢使勁,把他調離費爾乾納盆地。
要是王憲督撫十年,估計盆地寸草不生,漢人都被殺光了,這家夥是個純純的劊子手。
西班牙同等級難度,王瓊卻用了一個月攻克。
他在費爾乾納盆地,展開過二十多次大屠殺,幾次把當地的漢人顯貴都給殺了,鬨得很大。
本人又是進士出身,根正苗紅。
這個評價,可比王越、項忠、韓雍更高。
王瓊是宮中有人,硬氣得很。
而王瓊,在藩國聲名不顯。
王瓊,僅用一個月,便榮獲大明戰神的封號。
這次王憲來西班牙當總督。
但在國內,皇帝說他是於謙的接班人,是未來大明的中流砥柱。
卻不知道,王憲任費爾乾納總督,在盆地裡殺得血流成河,這是個比王瓊更狠的人。
不知道給王瓊送了多少好處,王瓊答應將叛逆者,賣去葡萄牙。
得知西班牙被攻克後,立刻交好王瓊,撇清和西班牙的關係,並願意花錢從西班牙購買人。
奈何,這個人深得皇帝喜歡。
王瓊儘情施展才華,一封封捷報送入京師。
王瓊是李秉舉薦給皇帝的,在皇帝身邊做了三年秘書,才放出來為官。
他走的是李秉的門路,他的父親王永亨和李秉關係好,他伯父王永壽和項忠關係好。
皇帝就喜歡這種二愣子,像丘濬、王鏊、王憲這樣的二愣子,皇帝都喜歡,反而對圓滑的劉健、王瓊卻不太喜歡。
果然,僅用了三個月,王憲就給歐羅巴上了一課。
王瓊做事瞻前顧後,我王憲來了,你們歐羅巴都得倒黴。
大明地中海艦隊,源源不斷送上明人。
僅三個月,王憲進行了172次大屠,小屠已經無可計算了。
你說王憲是個劊子手?
並不是,叛亂都是在犄角旮旯裡的,王憲很容易就能平定,這是王憲軍事才華的施展,甚至還打進了法國境內。
法國軍隊被王憲一頓暴揍,殺出去十幾裡。
大明占據西班牙7個月,西班牙人口僅剩40萬,而移過來的明人,高達50萬。
明人占據了西班牙人的房子、票子、老婆,然後施施然成為新西班牙人,不,我們是陳國人。
看呆了歐羅巴。
這鳩占鵲巢的速度,也太驚人了吧?
最可怕的是,大明還在不停運人。
王憲能這麼快占據西班牙,也離不開藩國的努力,對麵的摩洛哥,封著朱見深五個兒子,都希望和宗主國搞好關係呢。
還有壽王、興王、非洲五王,都給王憲麵子。
大楚就彆說了,要什麼給什麼。
討老皇帝歡心比什麼都重要。
王憲展示了大明速度。
一座座高樓平地起,一座座中式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他一邊打仗,一邊搞建設,一邊組建中樞,處理得井井有條,歐羅巴諸國都在歎息,大明怎麼有這麼多人才啊!
前有劉大夏,中有王瓊,現在又冒出個王憲。
“終究不是王霸之基啊!”王憲瞧不上西班牙這塊爛地,啥資源沒有,四麵環山,真不知道這破地方為啥能單獨建國。
他有心把對麵摩洛哥擴進來,但楚藩五王反應很大,並不願意並入陳國,大楚也不同意。
王憲閒得蛋疼,決定打一波葡萄牙。
王憲剛陳兵邊境,葡萄牙新王立刻獻上降表,請求劊子手彆殺了。
王憲是真虎。
西班牙在他手裡,幾個月就變成明土了。
關鍵王憲打仗也不比王瓊差,看看把法國佬揍的,法國佬再弱,那也是歐羅巴霸主啊。
王憲最凶的是,為了讓西班牙人民起來反抗。
他把人綁在樹上,開始焚燒教堂,慘叫聲綿延幾十裡,叫個幾天幾夜,逼著人造反。
對歐羅巴管控極嚴的羅馬教宗,這次竟出奇的沒吱聲。
王瓊那一仗打得太漂亮了。
他也得掂量,得罪大明的後果。
據說大明幾十億人口,能組建幾千萬軍隊,能踩死歐羅巴,教宗算個屁啊,對大皇帝也得跪著。
最可怕的是,大明要組建地中海艦隊。
由大明出主力,大明藩國出輔軍,共同組建地中海艦隊,維護地中海地區穩定。
就是說,大明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地中海。
你敢說不?
奧斯曼都沒說話,法德也消停的呢,誰敢比比?
據說地中海艦隊總督叫李承勳,同樣是大明的進士,但這位是文武雙進士。
奧斯曼對他有印象。
景泰五十二年,李震病故於伊國,李承勳繼任李震,擔任伊國總督。
和歐震一起,參與過對奧斯曼戰爭。
此人擔任地中海總督,整個地中海可有樂子了。
他同樣出自皇帝的秘書處,所有在國外擔任高等軍職的,要麼是武勳世家,要麼是皇帝秘書處成員。
每年進士,都會進入皇帝秘書處,呆的時間越長,越證明這個人有本事。
最好玩的是,法德也沒有地中海領土啊,他們說話管個屁用啊。
如果再看歐羅巴地圖,就會發現,地中海全是明人勢力。
大楚、大陳、楚藩,就剩下奧斯曼和希臘了,希臘是漢文化圈的一員,等於說,除了奧斯曼外,全是大明的。
王憲要求葡萄牙納表投降。
葡萄牙新王還想斡旋,但王憲已經出兵了。
大楚本想看戲的。
英法荷德卻聯合起來,攻打大陳,王憲做事太過分了,簡直不把歐羅巴諸國放在眼裡,就讓你嘗嘗厲害。
王憲不屑一顧,但很快就吃虧了。
明軍是強,但四國聯軍絕對不弱,在這個世界上,能和大明掰腕子的,隻有歐羅巴,聯合起來,大明也得退避三舍。
朱佑樘直接參戰,攻打奧地利。
奧地利都懵逼了。
我好好的,沒招誰沒惹誰,你打我乾啥啊?
誰讓你好大哥德國不當人子呢。
楚奧兩國開戰。
壽國國王朱佑杬,迎來了第一個兒子,起名朱厚熜,而航海家哥倫布,如今隻是壽國一個最低級的恭桶太監,負責倒糞便的。
他在皇宮裡,還有一個好朋友,叫麥哲倫。
也是個太監,他爹是葡萄牙人,戰敗被俘後,麥哲倫因為懂一些漢語,就被閹割成太監,送進宮裡伺候貴人。
本來都是朱佑樘的俘虜,因為慶祝侄子出生,送來一批西葡太監,裡麵就有麥哲倫。
哥倫布和麥哲倫一見如故。
歐羅巴再次陷入戰爭。
而此時,賽利姆取得了奧斯曼帝國的主動權,他把兄長艾哈邁德殺死,所有俘虜賣給了大明,徹底掌權。
賽利姆掌權之後,瘋狂擴充軍隊,一麵和大明交好,一麵向北攻打黑海北部。
大隋皇帝朱見汐並沒有放鬆警惕,賽利姆的能力,他太看到了,奧斯曼帝國爆發了百萬人的戰爭,還沒有打廢一個國家的底蘊,足見奧斯曼帝國的雄厚底蘊。
因為大明皇帝允諾賽利姆,開放東歐給奧斯曼。
賽利姆掌權後,沒有立刻和大明翻臉,而是要吞掉波蘭那顆軟柿子,補血一波。
商波一戰,波蘭的虛弱立刻暴露出來。
白俄脫離波蘭統治,並不斷接收從大商逃出來的斯拉夫人,實力暴漲,這幾年,和大商戰爭中,互有勝負。
其實是大商無力擴張,現在正在一門心思梳理國內,夯實基礎。
國內移過來近億人口。
皇帝把能臣顧鼎臣派來,幫助大商夯實基礎。
這幾年,大商一直在安頓人口,並向北擴張,拿下凍土,和瑞典相連。
現在的芬蘭,還屬於瑞典。
占據白海、波羅的海、黑海、裡海。
但是,缺一個深水不凍港,和大鵝的窘境是一樣的,大商很強,人口近億,卻沒有一個出海口,難以參與進世界貿易來。
又比大鵝強在,大商從大隋借了一個出海口,波斯灣上有一個港口,是完全屬於大商的。
但這滿足不了朱見漭的野心。
朱見漭需要在地中海得到一個出海口,哪怕是一塊飛地,他也必須要。
他看上了塞浦路斯,這個島,他必須要拿到手。
原因很簡單。
各國沒亂,那是因為有他爹朱祁鈺鎮著。
等他爹一死,各個藩國肯定打出狗腦子。
如果太子朱見淇能繼續不遺餘力的支持藩國,大明的宗主權尚能維持幾年,可太子明顯自私,不願意支持弟弟、侄子們。
那麼,老皇帝一死,藩國就得打起來。
都是利益之爭,兄弟情算什麼啊。
朱見漭看得通透,大商迫切需要一個出海口,然後從大明源源不斷索取好東西過來,等到戰爭開始,他就立刻關閉港口,撤回本土。
這幾年運人越來越多,得益於中華江的開辟。
大魏也在大明支持下,中華江和鄂畢河開始為中亞地區輸水,大魏占據了水資源,成為中亞中最大的國度。
說來說去,一切都是母國在發力。
一旦老皇帝死了,大明肯定不會再如此無私的幫助藩屬國了,必須得趁著老皇帝活著的時候,撈足好處。
朱見漭占據聖彼得堡後,本想繼續吞並波蘭領土。
卻被顧鼎臣勸住。
大商領土有充足的戰略縱深了,現在需求的是港口,而非波羅的海上的土地。
這塊愛沙尼亞的地盤,正好可以封給老二朱佑槮。
朱佑槮很像漢王,是個頂級將才,朱見漭打仗,朱佑槮和朱佑椆幫助最大,老四朱佑棅和老大朱佑梐一起治國。
大商從無到有,和朱見漭四個兒子關係很大,按照功勞論的話,老二朱佑槮功勞最大。
所以,封國的事必須提上日程。
朱見漭和他爹一樣的性子,恨不得將所有土地都收進大商。
但兒子的想法也必須要考慮。
朱見漭招來朱佑槮,想將愛沙尼亞這塊地封給他,朱佑槮卻給他兩個字,嗬嗬。
朱見漭掄起鞭子就抽他,這是個什麼玩意兒?
他家幾個小子,都是皇帝養大的,在宮中養著的,所以朱佑槮不怕他爹。
“這上麵,你想要多少,你老子給伱打下來多少。”朱見漭指著芬蘭、瑞典的領土。
“爹,您把這塊爛地給老四吧,您給兒子十萬大軍,兒子把波蘭打下來。”
朱佑槮想要波蘭。
朱見漭沒抽他,反而認真思索,這個麵條軍,肯定是要乾死的,波蘭人也沒必要存在的。
隻是,他聽說宮中尚有兩個皇子未封,皇帝估計也打量東歐這塊地盤呢。
可歐洲沒一個善茬,那兩個小的能支撐起來嗎?
他二兒子是個頂級將才,他爹就說過,老朱家最能打的就是朱佑槮,一度想封朱佑槮為漢王。
漢王這封號克侄子,為了朱佑梐的兒子著想,還是沒封。
可見皇帝當初多麼喜愛這個孫子。
朱見漭請顧鼎臣商量。
顧鼎臣卻擔心奧斯曼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都對波蘭虎視眈眈,都是強國,擔心朱佑槮搞不定。
“這不怕,咱兒子彆的不行,打仗水平一流,我大商精兵百萬,最不怕的就是打仗。”
朱見漭打定主意。
把朱佑槮分封去波蘭。
但封號得請示大皇帝,還得請大明往這邊移民,再派雄兵十萬,以及裝備等等。
朱見漭立刻寫信,遣使回國。
而這時,奧斯曼陳兵打波蘭的消息,傳到大商。
朱見漭派出夜不收,日夜要看到戰報,他要看看,奧斯曼軍力到底如何。
大商直接吞並愛沙尼亞,在波羅的海擁有一個完整的出海口。
爾後,占領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因皇帝討厭立陶宛,朱見漭把立陶宛上下都給屠了,連隻雞都不剩。
將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合並,建立封國,封給老三朱佑椆。
本想把老四封去芬蘭,老四不願意去苦寒之地受苦,他想要白俄羅斯。
而這塊地盤,可是朱見漭心心念念,吞並進大商的領土。
但是。
顧鼎臣卻勸他,哥薩克要比白俄更有吸引力,這塊地方也是波蘭和立陶宛聯邦管轄的地盤。
這塊黑海北麵的大平原,烏克蘭平原。
現在還沒有這個詞彙,這裡隻是一群遊牧的野人,哥薩克騎兵就出在這片平原裡。
哥薩克騎兵,絕對是各國都想爭的,這塊東歐大平原,是種植莊稼的寶地。
和這塊比起來,白俄反而可有可無。
封給老四也可以。
大商盤算著擴張領土。
奧斯曼卻聯合匈牙利,聯合攻打波蘭。
倒黴的是,德國不宣而戰,也進攻波蘭。
波蘭瞬間四麵楚歌。
大商立刻吞並波蘭波羅的海北岸的三國領土,最倒黴的是立陶宛,這個和波蘭的聯邦國家,因為大皇帝不喜歡,直接被夷平。
據說,大商動用一萬門重炮,轟平了立陶宛首都。
立陶宛都沒明白過來,就被滅國了,連個求饒的機會都沒有。
東歐四個強國聯軍,波蘭本就不強,分分鐘被滅亡。
到了景泰五十五年,波蘭投降。
大商、奧斯曼、匈牙利因為領土紛爭,在波蘭本土上打出狗腦子了。
德國本想見好就收,但大商竟然派兵攻打他的本土,逼迫德國參戰,四國在波蘭本土上戰爭。
波蘭人受不了啊。
divcass=”ntentadv”你們打就打唄,征我們當仆從軍乾什麼啊?
尤其是大商,征了十幾萬波蘭軍,用來填平戰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