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_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

第393章 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1 / 2)

第393章隋國篇:揮動翅膀的樞紐國

朱佑榷兄弟的專列應該穿過塔什乾的。

可塔什乾路段正在維修,暫不開放。

專列穿行裡海和鹹海中間,途經土庫曼,率先抵達伊國。

伊國和隋國交易,得到裡海東岸沙漠領土,等於說伊國和許國均分了土庫曼。

這塊土地極端缺水,除了是塊地之外,毫無用處。

滅汗國戰爭中,藩國聯軍就將土著民往這邊趕,導致本就稀薄的植被徹底遭到破壞,水資源徹底枯竭了。

最後形成一個個萬人坑,魏國才徹底占領這裡。

近兩年才開始種樹開始治理,但已經難以遏製草原沙化了。

魏國將這塊爛地,送給隋國。

隋國轉賣給伊國。

伊國就開始搞起了極端娛樂業,什麼都有,什麼花有什麼。

何況是其他呢。

大明法律裡嚴禁的,他們那都有。

大明不做,大藩國不做,市場擺在那裡,肯定有人為了錢去做的。

大明國內管得那麼嚴,拉屎放屁都得管著,像魏商隋唐夏楚吳這樣的大藩國,法律也一樣嚴苛。

隻能走極端,發展這種極端娛樂業,就他們研究出來的。

為了維持伊國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伊國朝廷給百姓發錢,但這錢又不是伊國朝廷能印的,總得想辦法賺錢吧。

那些封在小島上的藩國,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靠笨乾除了窮死沒彆的路可走。

島國天堂就應運而生。

在大明使團來使之前,伊國和魏國的鐵路是不連接的,兩國邊境線二十公裡內,是不覆蓋鐵路的。

這東西是人姓的弱點,越限製人越好奇,越好奇越渴望。

這樣說吧,法律裡寫的,都是能人姓想要的。

不止缺水,資源也貧瘠,這片沙漠下還沒有資源,油鐵都沒有,金銀礦更彆提了,啥也沒有。

朱見滁知道自己的伊國,想繁榮就得走極端,不然保護環境哪來的錢?哪來的錢給百姓發錢?

其實伊國不窮,賊有賊道。就是缺水,嚴重缺水,他們用古法取水,一滴降水都舍不得浪費。

伊國人窮,隋國人富啊,大明人富啊,印度五王的國民都富啊,但他們國家法度嚴苛。

有些人就是不安分,就是喜歡遊走於灰色地帶,尤其那些有錢人,所謂的追求自由,其實是追求墮落。

但是,總會有壞分子的。

所以,辦企業就彆想了,隻能另辟蹊徑。

伊國百姓本來就少,可不能讓他們跑嘍。

伊國戶籍管製是所有藩國裡最嚴格的。

號稱沙漠裡的天國。

火車進入伊國國境。

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自然要體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充滿正能量,那些拿不上台麵的東西,擺上來真是光榮嗎?

大明境內,是嚴禁這些的,法律極為嚴苛,這麼嚴苛,還分級呢,青少年能看的東西非常少,為了照顧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全社會都不允許出現這些。

總有例外。

他向他爹上疏幾十次想換藩,可天下土地都有主了,怎麼換藩啊?

倒是他爹給了他一大筆錢,支持他辦工業。

可儒家教育裡,這些就是禁止的。

再說了,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錢賺。

其實明人很習慣的,明人的感情永遠是克製的、是內斂的,對於那些東西,都是極儘壓製的,這是幾千年的禮教刻在骨子裡的東西。

朱見滁點子多著呢,就搞起了極端娛樂業。

一個飲水問題,就能難死伊國朝廷。

這種娛樂理念,真不是朱見滁自己想的,而是宗室小藩國,都這麼乾。

不刺激,其他國家的富人憑什麼跋涉萬裡跑你這來消費?

正常來說,藩國和大明統一使用一個大明律,大明禁止的,藩國也要禁止。

像大洋上星羅棋布的小島國家,不讓他們搞特殊化,他們是活不下去的,大明和藩國又不嚴禁移民,人家百姓憑啥在你這受苦?過得再差,百姓該逃回大明了。

隻能搞娛樂業。

國內不允許墮落,他們就出國偷偷去墮落。

中樞進行嚴格限製,朝野上下都是支持的,甚至一些愛情故事,都在被限製之列,還是皇帝給解禁了的。

伊國不嫌破。

但這是一片極端缺水的土地呀,現階段工業都是勞動密集型工業,沙漠拿什麼養活幾萬人的大工廠?

兩國用鐵絲網做藩籬牆,兩國百姓必須通過正規手續,才能去另一個國家。

愛情,都是明人難以說出口的東西。

這就養活了伊國。

伊國二百萬國民,不搞種植,不做企業,一切全靠進口,卻活成了人上人,人均工資在1700元左右,比魏國還要高。

近十年,伊國人口是淨流入,尤其是大明女子,十年來竟有30萬女子流入伊國。

她們進來乾什麼呢?想想就知道。

而這,朝廷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

甚至還管過呢,景泰五十三年,中樞下旨,要求移民者,出示移民原因。

結果有什麼用啊?

朝廷根本管不住人要走的!

朝廷隻能嚴苛自己的法度,禁止自己的國民從事非法勾當,可能擋得住人心嗎?

有些人是不願意吃辛苦賺錢的,有些人就崇拜見得光職業的,有些人就願意乾這些違反道德的事。

有人說可能是生活所迫。

並不是。

從景泰五十五年開始,幾乎全民覆蓋,極度貧困人口,想大富大貴是不可能的,但吃一口飯是沒問題的。

景泰六十四年,大明低保最低標準是,每個月15元,最高低保是30元。

這種低保,適用於重度殘疾、無兒無女的貧困老人、沒有勞動能力的人,才給低保。

彆看錢少,吃糧食肯定夠吃。

剛行低保政策時候,中樞是打算發米的,其實洪武朝就有低保政策,發的就是米,低保政策,大明持續了一百年了。

發了兩年米,因為有低保戶反應,地方糧庫中飽私囊,發的都是黴米,以次充好,根本不能吃。

後來才改發錢。

錢也是每年有漲有跌,隨著糧價漲,也隨著糧價掉。

至於一般貧窮的,地方官員是負責幫忙找工作的,隻要有手有腳,隨便出去站大崗,一天幾十塊是能賺的。

所以說,大明境內,真正的貧困人口是沒有的,說是餓死的幾乎沒有了。

那麼從事這些行當的,不是因為窮,單純因為願意,單純因為懶。

在景泰六十年,民間有文章說,這是一個笑貧不笑昌的年代。

皇帝還親自下場,要求整飭民風,恢複古樸民風等等政策,可民間把這話當放屁。

眼裡都是錢,誰看道德不道德啊。

伊國的娛樂業,卻經久不衰。

最大的娛樂城,建在恰赫巴哈爾,一個弧形的海灣裡,充滿藝術感的高樓大廈裡,卻從事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在伊國,各國高官正要都有可能碰上。

各國的蛀蟲,都喜歡跑這來消費。

結果就是,促成了伊國這顆沙漠明珠。

伊國都城隻有一個,在裡海邊上,托爾卡曼港,改名為尹都。

這也是伊國一定要得到魏國那塊領土的原因,北麵國都沒有縱深,如今得到了這塊土地,國都算是安穩了。

這裡也是難得的伊國綠洲,也是伊國很少的種植基地,伊國的糧食基本產出自這裡。

伊王對兩個大侄子十分大方,拿出伊國最好的東西,款待兩個大侄子。

伊王很希望得到烏拉爾河的注水。

對於裡海是否會消失,他並不在乎。

像鹹海,得到中華江注水後,水體明顯變大,在原有基礎上水體擴大了一倍。

但在景泰五十七年,魏國將中華江改道,流入農田裡,導致鹹海水體在擴大之後,又恢複原態。

但錫爾河並沒流入土庫曼,而是河道往北,注入哈薩克大草原上。

導致大草原成為一片沼澤地。

這項工程差點沒坑死魏國。

魏王殺了提出這項工程的工程師,殺了不少人,不得不將錫爾河改回原道,費錢費力費工。

其實魏國一點都不缺水。

但魏國想要把草原變成耕地,這項龐大的工程,灌溉肯定是需要大量淡水資源的。

而鹹海是由錫爾河和阿姆河衝積而成。

阿姆河因為中華江改道,水量已經減少很多了,現在鹹海主要由錫爾河注水。

中華江連接錫爾河,主要是為了灌溉費爾乾納盆地。

中華江連通錫爾河、阿姆河、伊犁河,成為中亞三大河的主要水來源。

景泰六十二年,魏國再次動工,讓錫爾河流入草原,灌溉草原。

現在,伊國拿到了土庫曼西半邊疆土,已經能夠用上阿姆河的水了,可阿姆河在中華江截留之後,水體減少很明顯。

維係沿岸百姓用水,已經是極限了。

很難再進一步向西延伸。

問題是,這塊全是沙漠,就算改道阿姆河,不讓阿姆河彙入鹹海,也無法通過這片沙漠。

如果能延長阿姆河,伊國國都尹都的用水問題也就解決了。

至於鹹海會不會消失,這不在伊國的考慮範圍。

鹹海是魏國的內陸湖,人家全占著。

這次換土結束後,阿姆河北岸,全是魏國,鹹海北麵,全是魏國疆土。

魏國土地麵積超過五百萬!

就是土地貧瘠,全是放牧地,如果魏國的換土計劃成功,魏國可不止是中亞霸主,而是全球霸主國之一了。

伊國不敢想什麼霸主,他就想得到阿姆河的注水。

魏國境內這幾大水係,額爾齊斯河、鄂畢河、阿姆河、錫爾河、烏拉爾河。

阿姆河、錫爾河彙入鹹海。

烏拉爾河彙入裡海。

鄂畢河和額爾齊斯河進入北冰洋。

全是大河,而且全部屬於魏國。

如果阿姆河不流入鹹海,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和烏拉爾河往南流,那麼中亞的乾旱問題也就緩解了。

伊王知道自己分量低,他一個搞娛樂的,就是一個戲子,誰會在意一個戲子的想法呢。

這件事必須得請示老爹。

他老爹之所以好使,因為阿姆河、錫爾河、額爾齊斯河,源頭在大明境內,鄂畢河是兩國共有,

烏拉爾河,則是商魏共有。

隻要搞定老爹,大明就能拍板。

所以伊王對兩個侄子極儘的好。

朱佑榷嘴巴緊,就是不吐口。

伊國是真慘啊,伊王種了二十多年樹,卻還是無法阻止土地沙化,這塊土地被破壞得太嚴重了,根源還是缺水嚴重。

必須要有充足的水源,才能徹底解決伊國嚴重乾旱問題。

好在朱見滁是慢性子,做事慢悠悠的,他能忍,也能等。

朱佑槿更聰明,他還想巴結魏王叔呢,怎麼會一個窮國而向霸主國開口呢,人情這東西得省著點用。

朱見滁畢竟當了這麼多年皇帝了。

早就看出這倆混小子敷衍態度,隻能心裡幽幽一歎。

他從小接受的是係統的帝王教育,讀得是聖賢書,如今靠娛樂存活於世,多少有些逼良為唱的意思。

他很想堂堂正正的活著,可現實不給他機會呀。

隻能化悲痛為力量,繼續種樹。

魏國用水挾製諸國,朱見滁何嘗不知道,可一個沙漠國,沒有戰爭的能力,一旦戰爭,他辛辛苦苦三十來年種的樹就毀了。

不想戰爭,就得談判。

朱見滁都想好了,未來中亞戰爭中,伊國絕對中立,做中立調停國,畢竟一個做娛樂的,有什麼資格參戰呢?

有時候他都自嘲自己,堂堂皇子,活成了一個戲子,有何顏麵見列祖列宗?

朱佑榷兄弟在伊國停留幾天後,便啟程去隋國。

伊國和隋國,兩國也沒有鐵路勾連。

兩國鐵路最近的地方,僅僅三公裡,愣是沒修通。

朱佑榷對於此行沒去娛樂城去體驗體驗,內心失落,還有正事要辦呢。

隋國也悲催,完全坐落在高原之上。

這片高原海拔900米到1500米之間,綿延2000公裡,由於受到山脈的阻擋,高原內部形成了許多盆地,同時也阻擋了來自大洋的水汽,導致高原內部的荒漠化現象嚴重。

這塊地盤,明軍當時啃下來,砸進去三十萬人死傷。

薩法維王朝之所以能脫離帖木兒帝國,照樣不滅,就是因為有著恐怖的地緣優勢。

那場戰爭李震、歐信、劉寧等名將,諸國參戰,總兵力超過百萬,後期是韓雍、項忠、李秉親自掛帥,才啃下來這塊高原。

用的還是蒙古人的老辦法。

這是一塊斜三角的高原,內部地形極為複雜,若沒有本地向導,進去就會迷路。

當年蒙古人選擇裡海東北方向的山脈缺口作為進攻的通道,這個缺口叫呼羅珊,最終從馬什哈德城攻入高原。

明軍采用一樣的戰術,組成大軍同樣是蒙古人和阿富汗人,不計後果的攻占,戰損三十萬,損失不計其數,才拿下整片高原。

歐信病死在征途中,戰勝沒幾天,李震也病死在此,李秉染上了重病,七十歲病逝和這場重病息息相關。

對於這塊高原的清理活動,損失人數高達41萬,才徹底清理出這塊地盤,但清理也不乾淨。

很多波斯人,變成了隋國人、伊國人。

根本沒法進行全部清理的,隻是除掉了頑固派,然後進行血統淨化,一點點來吧。

隋國境內,波斯移民約有七百萬人左右。

隋國國策,同族不許通婚,強製漢波通婚。

近幾年,完全波斯人長相的人才在隋國漸漸消失。

而那些老波斯人,是非常恨明人的,因為明人是侵入者,侵占了他們的家園。

明人同樣不喜歡這些長相不一樣的家夥。

隋王繼藩之後,還進行過一次文化清理,對所有波斯文,進行焚燒。

要不是老皇帝製止,怕是波斯文化就要絕根了。

但這些東西,都被裝船運去大明了,成為漢文化的一部分。

民間不許說除漢語外的其他語言,說了就是大罪。

為了強製漢化,大隋人口四千萬,竟征了七百萬兵力,全部散在整個高原內,每一個小山口都有人把守。

非漢人不許擁有利器。

這個非漢人,是那些沒有入籍的波斯人,這世上總有一些頑固派,他們是一個民族最可歌可泣的人物。

一個民族的危難關頭,總會有人挺身而出,為這個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這種英雄不止華夏有,世界各族都有。

可彼之英雄,我之仇寇。

明人很討厭這些人,甚至漢化的波斯人,也討厭這些不安分者。

漢化的波斯人,在隋國生活的也不錯。

波斯人喜歡做生意,隋國地處歐亞大陸中間,恰恰承擔起了東西方貿易樞紐的地位,又地處三海,裡海、黑海、波斯灣,地理位置優越,隋國的自由貿易港,是全球最大的貿易港。

隋國為了順利漢化波斯人,鼓勵波斯人經商,鼓勵波斯人入籍。

國仇家恨,也是能用時間撫平的。

因為隋國對整個高原的掌握,是非常嚴密的,大明軍中的墩台製,在這裡應用到了極致。

以前還有奧斯曼來幫助波斯人複國。

隨著第二次明奧戰爭,大明以勝利告終,導致奧斯曼的勢力正在遠離高原。

近幾年,一批批鑽進深山裡的波斯人走出了大山,願意順從。

畢竟他們剛剛被蒙古人奴役。

現在換成了漢人,被奴役也能接受。

隻是漢人比蒙古人狠,蒙古人是要錢,漢人是要命。


最新小说: 克夫女穿成女王妃 一縷鴻蒙氣助我成仙帝 神卡 超凡世界 東京怪奇物語 嫁頂級豪門顯懷後,前夫他跪著求 頂流男團當保姆,瘋批成員們被她釣成狗 命格盜火者 遊戲入侵初期,你怎麼就滿級了? 苟在廢土:我靠係統種田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