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報傳到臨海的時候,武寧伯看了氣得吹胡子瞪眼。
“急功近利的無知匹夫!
他難道看不出來,人家放五萬大軍在他城外,就是為了迎回上官烈嗎?
他膠州原本就勢弱,此時當養精蓄銳,或請我們臨海支援。
姓李的老小子,私心太重,怕我們過去了,會搶占了他的功勞,遲遲不發增援請求。
好了,現在連大魚都放走了。”
武寧伯雖然被皇帝任命為東征大元帥,可以節製東線駐軍。
可皇帝很惡心的在聖旨裡寫的是與李伯昌共同節製。
也就是說,兩人的指揮權大小是一樣的。
所以,在李伯昌申請他帶軍增援前,武寧伯是不方便帶兵去膠州的。
果然,不久武寧伯就又接到軍報,膠州城在外的東夷大軍,撤退了。
也不知道李伯昌的折子怎麼寫的,明明是大敗,竟然變成了大捷。
皇帝竟然派人來嘉獎了膠州駐軍。
聖旨中說,李伯昌擊退了東夷圍攻膠州的五萬大軍。
武寧伯聽到這個消息,冷笑道:“皇帝難道看不出來東夷退兵,畏懼的是咱們臨海和雍平關的楚家軍?
東夷人怕我們圍魏救趙,反攻東夷,才急著退兵。倒是便宜了李伯昌了!”
楚天驕安撫武寧伯道:“他不是看不出來,而是他絕不會將此戰的全部功勞,算在咱們楚家軍頭上。
李家是他扶持起來的,為了麵子,他也會替李家遮掩。”
幸好,在離陽候的威逼恐嚇下,皇帝還是怕國門有失,同意了鄭闖為臨海的守將。同時,雍平關馬大壯為守將的任命,也都明旨發了。
隻不過,又提拔了兩名李家的將領為副將,放在了這兩個地方。
東夷派了使臣來遞交降書。
他們沒有走臨海,而是將降書交給了李伯昌。
李伯昌接了降書,連同使臣送往了上京。
接下來便是朝廷與東夷談判了,是割地還是賠款,都要看皇帝跟東夷使臣的角力了。
武寧伯接到旨意讓他班師回朝。
他與楚家兄妹商量,最終大家決定,從帶來的楚家軍中,留一萬老兵給鄭闖。
武寧伯帶回上京一萬新兵。
這一萬楚家軍的老兵,將作為臨海新守軍的骨乾力量,幫助鄭闖訓練和組建新的臨海駐軍。
李伯昌派來的副將,也帶來了兩千人。
李家的副將,如何鬥得過老謀深算的武寧伯?
這兩千人又被武寧伯以各種理由換走了。
這名副將,在臨海,徹底變成了光杆司令。
安排好臨海和雍平關後,武寧伯才決定了班師回朝的日期,上報給朝廷。
臨走前,楚天驕終於走進了陸鈺住的小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