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陽侯已經想好了,這些人,也不用來上京了,直接讓各地州府,往信陽送。
信陽之前楚天驕招豫州兵時,建有信陽大營。
信陽又離鄂州近,為避免南楚攻下鄂州後,北上攻取豫州,直逼上京,離陽侯也必須在豫州屯兵。琇書蛧
一聽離陽侯要在豫州屯兵。
兵部尚書崔劌道:“滎陽崔氏一定會支持信陽大營軍需供給,就算餓著崔家子弟,也會省出糧來,支援大軍的。”
崔劌此言大義,卻也有他的私心。
豫州確實離鄂州近,若是讓南楚打進來了,崔家必定損失慘重。
離陽侯將大軍集結之地,改在了信陽,正好符合崔家人的利益。
若是能守住豫州,就能保全崔家,崔劌相信,就算報到族裡,族裡也會同意的。
能得到滎陽崔氏的支持,離陽侯當然高興。
周長安道:“之前下令,全國推行戰時稅製,各地世家紛紛反對,要是其他世家,有崔家這樣的覺悟,那何愁征不上來糧餉啊!”
楚燁譏諷道:“到兵臨城下的時候,他們就願意了。”
朝中之前反對戰時稅製的那些世家官員,紛紛彆開了臉。
這時,工部尚書胡不圖也算好了可供給的兵器甲胄數量,他為難的對離陽侯說:“侯爺,真是對不住了。
加上之前趕製的,這些天工部緊趕慢趕,也最多隻能提供三萬把軍刀,兩萬支箭鏃,一萬件甲胄。”
這也就是說,剛招的那些新兵,不僅未經訓練,就要上戰場,甚至,連武器裝備,都沒有。
“太少了!”
不僅離陽侯如此感歎,滿朝文武,都盯著胡不圖發表感歎。
胡不圖急了,扯著嗓子不停地解釋,從開戰到現在,能趕製出這麼些,已經算奇跡了。
離陽侯知道這確實怪不了胡不圖。
朝廷不下旨,平時他也不敢大肆鍛造啊!
想要鍛造,還得戶部撥款調配鐵料和各種物資啊!
就剛才胡不圖報出來的數量,從時間上來算,確實是加班加點了。
可這麼點物資,能裝備多少軍隊?
三萬把軍刀,也就是三萬士兵,其中還有兩萬得不穿甲胄,光著作戰。
箭鏃也太少了,兩萬支箭鏃,也就是兩萬支箭。
箭是消耗品,一場普通的戰役下來,都不止消耗那麼多。
離陽侯知道,甘州還有一些陽關士兵換下來的舊的甲胄和兵器,但他不能在這說。
甘州駐軍這一年兵器和甲胄都換了新的,那是楚天驕私底下開采鐵礦煉製的。
離陽侯隻能讓那些新兵,先趕往鄂州,再傳訊給甘州,將那些舊的兵器和甲胄,送往信陽大營。
離陽侯道:“胡尚書大人,光靠工部匠作坊和上京附近的鐵匠是來不及的。
工部最好授權給各地州府,讓他們召集民間鐵匠,就地製作一些兵器,送往前線。
隻是這又涉及到了朝廷多項法度限製,這就需要太子和王丞相組織研究一下,怎麼做更合理了。”
經離陽候提醒,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
這中間涉及的法度和各種問題,都在朝堂上被提了出來。
各部門的尚書,侍郎,集思廣益,在王丞相的主持下,商討到深夜,終於拿出了個應急的辦法。
這一日,皇城之中,離國的文武百官們,總算有了眾誌成城,共渡難關的氣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