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還不等他看上幾個奈羅的回答,考場內的那個年輕人便站了起來,交了卷。
總考官,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將手中的羊皮紙卷看了又看,最後非常遲疑地抬起頭來,問道:“你是不是搞錯了,學徒?”
“沒有錯。”奈羅說。“我就是這樣想的。”
“但是,這——”總考官眉頭緊皺地深吸一口氣。“——好吧,我想我們得討論一下。”
他轉過身,走出考場,一言不發地將手中的羊皮紙卷交給了另外幾位考官,他們在看見其上的內容後也顯而易見地吃了一驚。
很快,學徒的回答便傳到了侍僧的耳中
“什麼?他真是這樣答的?”侍僧不敢置信地問。
他的同僚們麵色凝重地點點頭,其中一個頗有些惱火地開口。
“他肯定是故意的,為了表現自己!前六十四道題他都答得非常完美,卻偏偏在這最後一道題上甩了句我不知道出來?他們這些年輕人啊.唉!”
他重重地歎息一聲,恨鐵不成鋼的意味表露的非常明顯。
侍僧不禁漲紅了臉,雖然奈羅考的是好是差和他沒有半點關係,可是,作為通過麵試將他引進來的人,他覺得自己對他還是有些義務的
出於這種心理,他猶豫地出言,小小地維護了一下奈羅:“年輕人們都這樣,庫爾格侍僧。”
“那也不能寫‘我不知道’這種話啊?!”庫爾格痛心疾首地說。“那問題明明非常簡單——你要如何對帝皇儘忠?大家捫心自問一下,難道這個問題不是連孩童也能答出來嗎?”
“是的,孩童也能答出來,但不一定對。”另一位同僚接過話。“不過,這個問題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一說,隻要說得過去且合情合理,那麼就能通過,可偏偏我們這位傑出的學徒答了個我不知道”
他搖搖頭,在胸前比出了一個天鷹禮,沒有再說下去。
“肅靜!”總考官突然喊道。
侍僧抬頭看去,發現高級牧師——即考官們——已經結束了討論,那張羊皮紙卷再次回到了總考官手中。他環視一圈,直到再也沒人交談,方才抓著考卷走回了考場之內。薄薄的石頭牆壁擋不住他與奈羅的交談,所有人都將他們之間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
“這不是個恰當的回答,學徒,你知道嗎?”
“我明白。”
“在某些更為死板一些的修道院,這個回答會讓你惹上大麻煩。”
“監獄或死刑?”
“不。”總考官搖搖頭。“恐怕比那更糟糕——相信我,你不會想知道那些狂熱分子是如何對待異見者的。”
“您的話聽上去幾乎像是在表達一件事:我和他們不同。”
學徒的大膽讓老人吃了一驚,儘管如此,他麵上卻露出了一抹微笑。
“是的,塔利德修道院屬於國教的傳教所分支。相較於狂熱、頑固或其他事物,我們更看重其他品質。”
微笑散去,他的表情再次變得嚴肅。
“但這並不能抹消你在這一題上答的很糟糕的事實,為此我必須詢問你一件事,你是真心這樣想的嗎?你不知道如何對帝皇儘忠?”
“我不知道。”跛腳且駝背的學徒如是說道。“這的確是我真心所想。”
“那麼.”總考官皺起眉,努力為他開脫。“想必你是更信奉行動大於言語的那一派?”
“不必這樣說,大人,我在考卷上所寫的字句即是我內心的真實想法——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會找到新的答案。可是現在,無論您或其他人問我多少次,我也隻能說,我不知道。”
總考官沉默了一陣子,隨後做了個手勢,示意學徒坐下。他自己也轉過身,搬起了一把沉重的椅子,坐到了他對麵。
“聽我說,孩子.假如你願意我這樣稱呼你的話。”
學徒點點頭。
老人放下考卷,不再關注它,而是誠懇地開啟了一個新的話題。
“你顯然經曆了一些不幸之事,你心中的痛苦早已溢了出來,它在你的臉上、你的身體上都有跡可循。這點很可怕,我見過因它而麻木的人,也見過因它而痛不欲生的人,但是,像你這樣幾乎與它共生的人.我完全不敢想象,你到底遇見了什麼樣的事情。”
奈羅的嘴唇抽動了一下,隨即緩慢地回答:“很多事,穆·卡達牧師,多到我已不能用語言形容。”
老人不出所料地長歎一聲。
“我明白,我明白”他低聲說道。“那些受了災的農民,那些死了子女的父母,那些痛失愛侶的可憐人他們總會在遭遇不幸後來問我,為什麼?”
“他們總是這樣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是我們?為什麼神皇要這樣懲罰我們?難道我們對他還不夠虔誠嗎?對於任何一個牧師來說,這都是棘手的問題,因為你沒辦法回答他們。”
“國教的神學經典中處處都寫著,虔信帝皇,即可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要我說,這句應當改一改。虔誠對於生活並無幫助,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一頭惡意滿滿的野獸。”
“它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的虎視眈眈,正如這個銀河對人類一樣,隻要有機會,這頭惡獸就會狠狠地咬你一口.天災人禍,不外如是。因此,對於這些人,我不會再去苛求他們什麼,相反,我對他們隻有無儘的寬容與憐憫。”
“歸根結底,是他們的信仰沒能在災難與不幸中保護那些他們想要保護的人啊。”
老人做完總結,再度抬頭,看向學徒。
“因此我不會怪你什麼,孩子,更不會譴責你。我們的信仰本質上是一麵精神上的盾牌,它在很多時候都給不了我們在現實中的生活什麼幫助。”
學徒沉默片刻,說道:“意思是,我沒能通過測驗嗎?”
“不,你通過了,但通過的不是傳教士的。”名為穆·卡達的老牧師說道。“對於你這樣非常痛苦、心中滿懷憤怒且十分迷茫的人,我會推薦你去另一所修道院學習。”
“哪裡?”
“你會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