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體育場。
第一組成績為:
博爾特9.75。Q
趙昊煥9.88。Q
鮑威爾9.89。Q
勞逸9.92。Q
羅傑斯9.97。
貝利9.99。
勒梅特裡10.05。
加特林10.10。
那麼上一組的前4名已經全部出爐。
勞逸跑進去之後其實還有些後悔。
早知道這些人這麼菜的話。
他就不在預賽跑這麼快了。
這樣多少有些浪費體力的。
本來他還想著要拚一個加特林羅傑斯,貝利也對自己有威脅。
自己能出線就不錯了,因此幾乎是全力以赴,一直快到終點線,隻剩10來米,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穩穩處於第四。
那就根本沒必要必要再往前走。
這個時候才把速度降下來。
但其實已經遲了。
所以這一組晉級的人唯一一個有些懊惱的就是勞逸。
沒有人想到加特林這一槍會跑成這個樣子。
實在是讓人有些失望。
加特林在洛桑的這一場不僅200米沒有跑好。
現在看起來100米跑的不怎麼樣。
那在這種情況下。
讓人失望。
加特林自己看著成績也有些茫然。
不知道自己後麵該何去何從。
但是比賽就是隻有運動員自己心裡想什麼,比過之後不會在意,有多少有人在意。
也就是在運動會裡麵常說的,比賽還會繼續。
觀眾也會繼續期待比賽,而不是會停在原地一直不離開。
比賽繼續。
第二組參賽的成員有蘇神,張培猛,布雷克,卡特,泰森.蓋伊,理查德.湯普森,金.柯林斯,阿什米德。
“第1組的比賽博爾特展現了強大的實力,一個大放水,輕輕鬆鬆9秒75。”楊劍說到這裡還有些擔心:“看起來他這一場的狀態也很不錯,把前麵的好狀態已經維持住了。”
“那這樣一來,蘇神的處境就沒那麼容易。”
“希望他能有個好的表現吧。”
“這一組的選手整體來看比上一組可能實力會更強,光是9秒80以內的選手,就有五六個。想要直接晉級前4,很不容易。”
“就看看誰能夠在壓力下保持好體能平衡,又進入決賽當中。”
張培猛在這一場裡麵實力不占優勢。
雖然他在高原刷出了極其好看的成績。
但是那是在2200米上的海拔,這個海拔沒這麼高,即便是今天整體看風速不錯……
也絕對不可能跑出那一天的成績。
他想要進入決賽。
需要好好規劃規劃。
就像是楊劍說的那樣,整體的感覺他這一組的實力更強,更難以突圍。
當然這是結果已經出來了,如果在結果沒出來之前,上一組選手想要突圍的難度不會比這一組要低。
誰能想到美國隊的選手幾乎都沒有什麼好的發揮呢?
尤其是加特林。
竟然跑了個墊底。
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
按道理勞逸這一組是需要竭儘全力去拚的。
結果變成了他還後悔自己跑的太快。
“蘇神在這一組晉級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就是看看張培猛能不能夠拿到晉級的名額。”
“蘇神布雷克卡特還有蓋伊,這4個人應該是穩打穩進入決賽,張培萌現在能爭取的也就是一個小q,按照上一組的成績來看,其實難度也不是特彆大,隻需要9秒97以上就行了。”
“而現在他的問題是……”
“他這一組的人會不會跑出更好的成績,這樣才是要擔心的事情。”
“畢竟這一組其餘人也都是破10的選手。”
“如果太注意控製成績的話,很有可能反倒是會被的,其餘人中途接走機會。”
“這也是張培猛這個等級的選手現在要麵臨的問題。”
張培猛不像是蘇神他們這麼穩定放水也可以輕鬆拿到頭名,不存在壓力。
但是像他們現在這種水平,你說發揮權利進入決賽肯定是沒問題,但是你發揮的全力,那決賽跑不跑呢?
兩個小時之後的決賽,你肯定沒勁兒了。
或者說是肯定會影響狀態。
但是如果你不發揮全力,想要控製成績,你又沒有人家那麼強的底蘊。
發揮的不好,很有可能反倒是會被其餘的選手全力以赴超過去。
導致自己最終會被擋在決賽的大門之外。
所以不管怎麼看,這都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現在他們這一層的中間選手處於一種不上不下的狀態。
表現的好也許能有驚喜,表現的不好也許就一輪遊。
都有可能發生。
除非你像是勞逸那一組一樣,突然就出現其餘人整體低迷的情況。
但是那樣的情況你敢賭嗎?
張培猛並不敢賭。
因此他在這一組需要比賽裡麵還隨時觀察觀察其餘人的狀態。
如果其餘人的狀態好,那他就要多發發力。
如果其餘人的狀態不夠好,那麼他就要適度的控製自己的速度。
最後放放水。
要是不能進入9.70+俱樂部。
卡在9.80+這邊。
的確是有些不上不下。
“第一道阿什米德。”
“第二道金.柯林斯。”
“第三道理查德.湯普森。”
“第四道泰森.蓋伊。”
“第五道蘇神。”
“第六道布雷克。”
“第七道張培猛。”
“第八道卡特。”
卡特其實有些鬱悶,自己怎麼分在這麼邊上。
但是沒關係。
這個賽季他的狀態很不錯。
進入前四不成問題。
現在他也有實力,不在乎預賽的分道。
“好了,比賽即將開始。”楊劍道:“讓我們看看第2組誰會進入決賽當中。”
“裁判員給了電子口令。”
“set。”
蘇神蹲踞在第五道特製起跑器上。
碳纖維材質表麵的壓力感應矩陣正以1000Hz頻率采集足底受力數據。
他曲臂呈90°夾角內收於軀乾兩側,這並非簡單的姿勢調整——根據生物力學實驗室的仿真數據,該姿態可使擺臂轉動慣量降低23%,啟動瞬間上肢響應速度提升0.04秒。
第一道阿什米德,采用經典直臂起跑姿態,軀乾前傾45°形成穩定力矩。
其股四頭肌在槍響前0.12秒進入等長收縮預激活狀態,槍響瞬間以630°/s的膝關節伸展角速度蹬離起跑器。
蹬地角43°使水平分力占總地麵反作用力的72%,但因擺臂半徑達0.52米,上肢慣性延遲導致前0.3秒速度增益損失0.15m/s。
第二道金·柯林斯,個性化“彈簧預蹲”技術,槍響前膝關節屈曲至138°,股二頭肌儲存彈性勢能達42J。
啟動時采用“鞭打式擺臂”,肩關節擺動角速度580°/s,帶動軀乾快速前傾。
首步步長1.23米,蹬伸衝量4300N·s,但因蹬地角44°導致垂直分力占比27%,犧牲部分水平加速效率。
第三道湯普森,極致前傾式啟動,重心投影點超前腳尖22cm,空氣阻力係數降至0.27。
但這種姿態使初始蹬地角達到47°,垂直GRF占比31%,前5米速度僅9.1km/h。其脛前肌過早參與發力,導致後續支撐期力量衰減18%。
他,已經不是08年的他。
無法在和鳥巢一樣。
超級啟動。
第四道泰森·蓋伊,運用“爆發式預擺”策略,槍響前0.08秒完成擺臂蓄力,肩關節前旋35°。
啟動時下肢蹬伸功率達5600W,首步支撐時間0.105秒。
但這個模式因過於追求啟動爆發力,導致前3步軌跡偏移0.13米,會每一步多消耗消耗0.02秒進行側向修正。
這也是蓋伊前麵一直不太能起得來的原因。
不過去年已經調整了不少。
每一步的的修正更少。
前3步軌跡偏移更小。
第五道蘇神曲臂起跑姿態使小臂與大臂呈90°夾角,擺臂轉動慣量降低23%。
三維調控係統在0.003秒內完成力矢量解算:垂直分力1.8倍體重用於抬升重心。
水平分力1.2倍體重提供推進力。
0.3倍體重的側向補償力修正軌跡。
第六道布雷克,世界頂級龜速反應時,但啟動瞬間股四頭肌肌電峰值達240μV。
但48°的過大蹬地角使垂直GRF占比35%,儘管蹬伸力量1200N,但前5米速度依然不夠。
而且他現在身體感覺尤其是踝關節,更加趨向於200米。這就讓其踝關節背屈角度在100迷上不夠好,導致直接啟動扒地效率降低15%。
第七道張培猛,采用最新研究出來的獨特“雙相位驅動”技術,配合三檔起步,左右肢體發力形成180°相位差。
減少軀乾旋轉力矩。
啟動時髖關節伸展角速度550°/s,首步步長1.21米。
&ns誤差,前3步速度增益比理論值低0.3m/s。
第八道卡特,雖然是上一代蘇神的直臂起跑翻版,甚至可以說是升級翻版。但,速勝直臂起跑有的問題他也同樣遺留了下來,比如起跑時踝關節容易內翻15°。
這會導致蹬地矢量偏移。
水平分力損失11%。
其“早抬身”錯誤動作使重心在第2步就提前抬起。
空氣阻力係數驟增至0.34。
各有各的好。
也各有各的差。
每個技術有每個技術的優點。
因為每個技術都有每個技術的缺點。
即便是蘇神。
那也有困難需要克服,如果這些困難和難點攻克不了,那麼你采用這樣的技術隻會起到反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說飯要一口一口吃身體的強度準備一定要跟上,不然即便是你擁有了再強的技術,就像是沒有內功支撐。
一樣發揮不出來。
幾秒之後。
嘭————————
槍聲響起。
這一槍的發槍有點慢。
不過沒關係。
大家都是高手。
而且這也是預賽而已。
影響不大。
槍響。
反應最快還是張培猛。
不過蘇神反應也穩定了,現在處於第二。
而且這點差距。
一個曲臂衝擊。
就可以完全找回來,甚至反殺。
發令槍響前0.1秒。
蘇神股四頭肌出現預激活電位。
這是三維地麵反作用力調控係統的智能觸發機製。
槍響瞬間股四頭肌爆發式收縮產生初始衝量,0.08秒後腓腸肌接力發力維持加速度,脛前肌則在離地瞬間完成最後的方向校準。
&n,這種犧牲垂直分力換取空氣動力學優勢的策略,使他的空氣阻力係數降低至0.28,但也導致初始階段垂直GRF占比高達28%,損失部分水平推進效率。
但……
這個問題蘇神都在曲臂爆發和三維地麵反作用力調控下。
大幅度縮小!
因此這樣隻會顯得優勢越來越大。
劣勢越來越小。
加減之下當然是有益了。
還能這樣???
加特林在茫然之間看著蘇神這邊。
他隻覺得。
這家夥總是能做出和自己認知完全不同的舉動。
實在是。
可怕!
為什麼……他總是能做出這些改變呢。
對呀。
改變。
就是改變。
自己現在也要尋求改變才行。
加速跑階段成為不同技術體係的驗證場。
蘇神的三維調控係統以50Hz頻率動態調整蹬地角度,從起跑時的45°漸變為38°,水平分力占比持續攀升至82%。
加特林死死看著。
他不知道為什麼。
就感覺。
自己應該這麼做!
砰砰砰砰砰。
二十米。
曲臂啟動技術與下肢形成精確的1:1相位同步,擺臂周期0.29秒與步頻完美匹配。
這種協同效應使他在二十米處就建立起大概兩米的領先優勢。
就是這麼強!
好強!
加特林突然明白了!
為什麼羅傑斯,現在要這麼站在這個人的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