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皇後娘娘和王妃為了搭這幾個棚費了不少功夫,沒有朝廷幫忙,我們也能搭建這樣的大棚嗎?”
“是啊皇後娘娘!我們承認,皇後娘娘能教大家在冬日的大漠種出莊稼和綠草已經很厲害了。
可大漠裡有數萬隻牛羊,幾十萬百姓。
大棚裡這些莊稼和綠草都不夠一個家庭的人和牛羊馬匹吃的。
我們若是進了城,真的能用這種方式養活自己和家人牛羊馬?”
同樣是心有疑問,可單純的問問題和帶著苛責的質問還是不一樣的。
之前那些部落首領們言語奚落的時候宴楚歌多一個字都不想說,這會兒卻耐著性子解釋道:“當然可以的。
而且大棚種植隻是最費力最複雜的一種種植方式,也是為了讓大家看到,你們不用與人爭奪、不用聽天由命也能獲得生存資源的。
後續我們會繼續研究更新種植方式,改善水利,保溫的方式,直到大家能像中原百姓那樣用常規的方式種出大家需要的莊稼來。
當然,這個過程會有點漫長。
可能是一年兩年,也可能是四五年。
但既然一次能種出來,希望總還是有的。
隻要成了,我們的子孫後代就能免於戰亂之苦,也不用那麼辛苦了。
所以我們暫時的辛苦和不適應也是值得的,大家說對嗎?”
種植方式的改進,讓百姓們適應定居生活這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每一個北燕百姓都是參與其中的當事人,這一點是無法瞞過他們,甚至是欺騙他們的。
而百姓們聞言也沉默了。
他們自然知道宴楚歌說的有道理,但驗證這個道理的苦卻是要他們去受的,眾人心裡能明白,卻著實有些不願意接受。
宴楚歌也不著急,大大方方道:“我知道,大家還有些顧慮,那就把你們的顧慮都說出來,說出來,我們才能逐一解決問題啊是不是?”
眾人麵麵相覷,看著宴楚歌真誠且溫和的模樣,其中一人鼓足勇氣開了口。
“皇後娘娘,我聽說,哪怕是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中原,也還是有莊稼收成不好的時候。
大漠先天條件本就不如中原,萬一我們進城了,莊稼收成又不好,那我們豈不是要挨餓嗎?
人倒是好說,沒有口糧還可以買,可牛羊馬匹沒有吃的,那損失就太嚴重了啊!”
沒有大規模養殖過牲畜的人是無法了解那些牛羊有多能吃的。
哪怕北燕百姓們有廣袤的草場供他們放牧,到了冬日,準備的材料還是會一車一車的消耗下去。
如果他們定居下來,耽誤了夏日的材料準備時間,冬日種植的材料又沒成,那將會是一場浩劫。
宴楚歌聞言欣然道:“大家是不是誤會什麼了?
讓大家定居,隻是為了方便種植,讓你們生活的地方以更快的方式繁榮起來,而不是讓你們二選一啊!
定居以後大家夏日裡還是可以去放牧,準備越冬的草料、肉乾,隻是不用再拖家帶口的逐水草而居,有一個回來的地方而已。
種莊稼也是,春種秋收,夏日鋤草都是階段性的。
隻需分出一部分人來做就可以了,不用所有人都趴在那一畝三分地上的。”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