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楚歌在做出那種安排的時候就預料到了這個場景,隻是沒想到連葉瀾遠也反應如此激烈。
她隻能耐著性子安撫,“北燕百姓們倒是想讓中原的百姓來教的,可中原現在的情況你們也知道,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我不放心。
我們這時候傳信過去,再讓中原百姓們過來,春耕時間也耽誤了。
而且冥王軍將士們不能一輩子在軍中,他們當中小部分人可能會有機會晉升後在朝中任職。
可大部分人年齡一到,或者傷了病了就得回家了。
你讓他們怎麼辦?
朝廷倒是能給撫恤金,可他們大多數人退下的時候也還不到四十歲。
你們難道要讓一群血氣方剛的男兒領著朝廷的撫恤金混吃等死嗎?”
秦時關麵上一哽,葉瀾遠也一時無言。
宴楚歌趁熱打鐵,“你們身在軍中,或許不知。
自己去翻一番刑部和大理寺,還有地方上的卷宗。
有多少事情是那些有一些拳腳功夫和軍功,回家後無所事事的退伍兵鬨出來的。
曾經的護國衛士變成家鄉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你們希望我們的將士也變成那副模樣嗎?”
葉瀾遠和秦時關都算得上是愛兵如子的人。
一個王爺,一個將軍,打仗的時候和將士們同食同宿。
對於那些將士們的脾氣秉性再了解不過。
他們骨子裡或許都有一些仁義道德,可長時間受軍紀約束,一旦脫離約束,會做出什麼來,葉瀾遠和秦時關都難以想象那些人會做出什麼來。
葉瀾遠一時語塞,卻又不甘心,“那也不至於讓他們去種地吧?
不想讓他們走歪,咱們還有彆的辦法啊……”
秦時關默默點頭附和,兩個人還想為自己的將士們爭取一下,卻見宴楚歌舉起了一張紙。
“這個理由,夠嗎?”
幾人齊齊望去,葉瀾遠狐疑道:“鑄劍為犁,這是什麼意思?”
秦時關和北燕王妃也都不解的看著宴楚歌。
後者鄭重開口,“無論是冥王軍,還是什麼軍種,他們都不可能永遠在打仗的。
征戰也不是我們的軍隊存在的最終目的。
我們的目的是讓大乾再無戰事,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大部分的將士們都要回歸到社會中去。
雖然現在做不到,但是讓冥王軍這把最鋒利的劍化作產能最豐富的犁,給百姓一個好的祈願,總歸是可以的,你們說呢?”
“鑄劍為犁”四個字,像是一記重錘透過軀體,直接敲在了秦時關和葉瀾遠的心臟上。
他們呆呆的看著宴楚歌再說不出反對的言語來。
良久,葉瀾遠才啞聲道:“是我目光短淺了,我向嫂夫人認錯。
嫂夫人儘管安排吧,下麵的弟兄們如果不配合,我願意代嫂夫人去勸他們。”
葉瀾遠也是統領一方的人,他不會不知道永久的穩定對一個國家意味著什麼。
“鑄劍為犁”這四個字的分量太重了。
哪怕他自己再熱愛行伍生活,在這四個字麵前,哪怕是多說一句話他都會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秦時關哪怕再不情願,也明白了宴楚歌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