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帶著熱巴離開鴻賓樓之後,立馬便朝著天安門去了。
正好離著也不遠,兩人便沒有坐公交,腿著沒多久就到了,一路上還能欣賞老京城的風景。
在天安門外瞻仰了一下,兩人便朝著大柵欄去了。
不過這個時間的大柵欄還沒有後世以後那麼熱鬨,都是些擺攤賣小東西的商販。
兩人逛了一陣之後,便失去了興趣。
不過由於熱巴演過年代劇的原因,倒是清楚這時候四九城哪裡最熱鬨。
於是拉著何雨柱就直奔天橋去了。
到了天橋兩人才真的見識到了老北京的風采。
小酒樓、茶館、小吃攤點、百貨地攤應有儘有。
唱戲的、說書的還有拉洋片的和雜耍賣藝的也都是應接不暇。
其中有幾個說相聲的更是將經過後世郭氏相聲熏陶的兩人都逗得開懷大笑了起來。
兩人一邊吃著地道的四九城小吃,一邊欣賞著在各種攤位前穿梭。
一直玩到下午四點半,才從福長街擠了出來。
為什麼是擠出來,而不是走出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時候雖然大家都在忙著為社會主義做貢獻,可平時娛樂生活還是少不了的。
根據資料記載,建國初期四九城天橋依舊是京城人們娛樂最中心的地方。
每天到這裡打卡的遊客就足足有三四萬人之多。
即便是離開了天橋,熱巴也依舊是興奮的不行,拉著何雨柱一個勁的說著。
“傻柱!我們明天還來這邊好不好,剛才那個相聲可是樂死我了,感覺比郭老師的都不差了。”
“還有那個皮影戲,也挺有意思的。”
“還有河北梆子,那味道可是比郭老師唱的正宗多了。”
“還有……還有……”
……
何雨柱笑著應下。
彆說是熱巴了,就算是他也差點迷失在這個時代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中。
原本以為這年代的人們都在為社會主義做貢獻去了,不會有什麼娛樂活動。
卻是沒想到竟然會這麼豐富。
要不是馬上到育紅班放學的時間了,何雨柱真的是不想走。
他們還有木偶戲、評劇、單弦和抖幡攤子都沒有去逛呢!
不過反正有三天的假期,何雨柱倒也不是很著急。
拉著嘰嘰喳喳的熱巴上了一輛汽包車,隨便找了一個座位坐下。
汽包車是這個年代特有的交通工具,和無軌電車同屬於城市公共交通體係。
不過這時候兩種交通工具都還是屬於私人產業,大概要等到54年左右公司合營之後,才會正式成為國營。
相比起接近後世公交車的無軌電車,氣包車長的就有些怪異了。
就是一個大鐵皮箱子,不過因為是煤層氣體驅動的原因,頂部有一個巨大的氣囊,看上去和後世的雙層巴士倒是有點像。
也正是因為這個氣囊,所以才得名的氣包車。
兩人在南門大街育紅班下車。
在門口等了不大一會,育紅班便放學了。
何雨水看到自家哥哥興奮的又蹦又跳,就差沒有直接衝進何雨柱懷裡了。
不過這時候的何雨水還是個黃毛小丫頭,處於對什麼都好奇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