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花落知多少
曉,是拂曉的意思?
莫寶兒靈光一閃,覺得看書果然有點用,不斷覺醒新技能,變成大聰明。
而拂曉,是指黎明。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王子昊題下“春曉”兩個字後,馬不停蹄,繼續落字。
他寫的不是那種隻有自己認得出來的字,而是潦草但清晰可認的。
彆人看不出來的書法藝術,王子昊不喜歡,覺得那跟把自己關在沒人看見的房子裡自娛自樂沒什麼區彆。
既然是自娛自樂,那就不要拿出來讓人看了。
要是讓彆人看到,說你不要臉,你還說人家沒文化,這不是強詞奪理嗎?
“春眠不覺曉。”
第一句出來,莫寶兒皺眉,很想批判一下。
寫的什麼玩意兒,語句都不通順。
春天不睡覺,通宵達旦?
誤人子弟,傳播錯誤的理念和價值觀。
不管大人小孩,都應該早睡早起,堅持鍛煉,為國家努力工作生活五十年。
徐博倒看得出來,“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應該是春日裡貪睡,臥榻而寢,不知不覺天已破曉。
徐美麗目光閃爍,看詩詞不能隻看一句。
第一句確實跟驚豔不搭邊,不像“滾滾長江東逝水”和“浪淘儘千古風流人物”那類句子。
“處處聞啼鳥。”
下一刻,第二句也出來了。
徐博眉毛一揚,有點畫麵感了。
沉寂了一個冬天的鳥兒,春天到來後,全部複活。
莫寶兒神色微動,聯合第二句,她明白自己對第一句的理解錯了。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來聽到到處都是鳥兒啼叫的聲音。
很美好的清晨,像她去度假的時候,早上的幽靜被鳥鳴聲打破,將她吵醒。
但她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很喜歡這種感覺。
徐美麗一臉喜色,形象生動起來了。
小男人能這麼優秀,得感謝閨蜜,沒有閨蜜,小男人肯定沒這麼優秀。
自己拉黑小男人,好像是有一點功勞在裡麵。
但這份功勞,不能爭。
親生父母遺棄孩子,孩子被人領養,長大有出息了,過得窮困潦倒的親生父母屁顛屁顛跑去認,說沒有我們把你遺棄,伱就跟我們一樣沒出息,你要感謝我們,快來給我們養老。
“夜來風雨聲。”
第三句出來,昨天夜裡風聲雨聲一直不斷,字句明顯比徐博寫的要高明。
確實比我寫的好一些,徐博不得不承認。
但說比我寫得好不止一個檔次,我不服。
莫寶兒也覺得老公寫的文字要遜色王子昊一些,這是她的第一印象。
徐美麗徹底鬆了口氣,男朋友完勝!
但當最後一句出來,如平地一聲雷,徐博和莫寶兒呆若木雞。
憂傷從頭至腳,蔓延向周圍,無邊無際。
“花落知多少。”
徐美麗也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傷感,像極了未遇到小男人前,每天醒來,她生無可戀,厭世的那種狀態。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徐博喃喃自語,一遍又一遍默念,停不下來似的。
莫寶兒眼睛緊緊盯著這首小詩,臉上的神色,越來越震撼。
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複讀之,便覺詩中彆有天地。
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
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但卻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越是讀它,越是探討它,越是能感覺到,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裡,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它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詩味醇永。
這種喜愛春天的感情,是表達了出來,卻又不說儘,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徐博酒醒大半,對這幅字畫愛不釋手,《春曉》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
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每個人的生命,跳動著每個人的脈搏。
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讀之,可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尋得大自然的神髓。
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莫寶兒目光灼灼,仿佛在看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
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淒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
雖然隻有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透露出無邊的春色,把人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讓人們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
但最後一句,似乎讓一切美好都終止了。
莫寶兒想質問女兒的男朋友,你故意的吧。
好好的,最後冒出來這麼一句,讓人心底產生一種無儘的惆悵感。
將最美好的東西,當著人的麵砸碎。
搞藝術的人腦子都有問題,為了追究藝術效果,製造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喜劇不香嗎?
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博人一樂。
徐美麗心花怒放,她又想摸小男人的頭了。
你為何如此優秀?
“無敵是多麼寂寞,無敵是多麼空虛。”
寫完《春曉》,留下女朋友一家品讀,王子昊走到落地窗前,俯瞰大江。
怪不得李太白說,古來聖賢皆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