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商業的本質是資源的置換,那麼就有一個前提了,得有資源才能置換!”
“目前咱們大明朝的主要資源來源就是農業,所以重農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非常的正確!”
雖然蘇璟是個商人,但他從來沒覺得農業不重要。
相反,在這個農業社會的時代,農業是一切之本。
“這話說的還有幾分道理。”
朱元璋點頭道。
蘇璟瞥了他一眼,話頭一轉道:“農業隻能保證基本的生存,商業卻能提高生存的效率。”
“有了商業活動,才能讓資源更好的流通,資源的流通整合,反過來能夠促進農業的發展。”
“就比如農民種糧食,糧食收了賣出去,有了錢買農具耕牛,就能生產更多的糧食。”
“其中糧食和農具耕牛的買賣過程,就離不開商業。”
“當然,這隻是最簡單的一個方麵。”
“如今咱大明朝的商稅確實低,但對於商人的活動範圍卻做了相當大的限製。”
“要知道商業的本質是資源的置換,而不同地區之間的資源顯然是不一樣的。”
“將商人圈起來,其實大大限製了商業的自由發展。”
“這是第一個弊端。”
聽著蘇璟的話語,劉伯溫在認真的思考著。
一旁的朱元璋忍不住了,直接說道:“姑且算你說的有幾分道理,但這商人若是不加管製,那便是最不穩定的存在,不知道多少人會被坑蒙拐騙!”
限製商人的活動範圍,在朱元璋當初製定這條規矩的時候,就是為了能夠穩定各方秩序的。
畢竟古代不比現代,沒那麼多的追查手段。
商人隨意流通,那奸商必然會多出許多來。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便可以了。
而且朱元璋認為商人是社會動亂的重要因素。
正是由於他們在買賣當中橫加乾涉,才導致在戰亂時年代甚至和平年代裡出現囤積居奇、物價暴漲的現象。
蘇璟看向朱元璋,點頭道:“你說的不錯,不過我不認為簡單的限製商人的活動範圍是什麼好辦法。”
“商業的發展有利於民生,而奸商的出現則會毀壞民生。”
“那麼咱們的第一要務不是限製商業,而是限製奸商!”
“就比如我北上收購牛肉,一路上可是看到不少牙行因為沒有牙帖,導致貨物堆積,難以流通,最後隻能爛掉。”
“這簡直就是因噎廢食。”
牙行指中介,牙帖就是官方發的中介營業證。)
蘇璟當然清楚,這老朱如此操作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讓社會更加的穩定。
隻是這樣大力的阻礙商業的發展,導致的後果就是商業稅收上不來,大明的國庫壓力,最後都加到農民的頭上。
明朝後期的農民,生活那是相當的水深火熱。
當然,在這裡蘇璟也隻是簡單說了說當前的壞處,未來的事情並不能提。
朱元璋聽著蘇璟的話沉默了。
他和劉伯溫微服私訪,蘇璟所說的事情,確實是見到過。
牙行沒牙帖,貨物無法售賣,隻能堆積。
他本以為隻是極少數的事件,但聽蘇璟的意思,怕不是他以為的這樣。
而且蘇璟說的確實有道理,商業不是壞事,壞的那是不務正業心思不正的商人。
這不能一概而論。
“那麼你認為該如此解決這個問題呢?”
朱元璋反問道。
蘇璟嘴角一揚,淡淡道:“那是天子的事情,與我何乾,我隻是個商人,不乾朝政。”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