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太子朱標反反複複的去蘇璟那學習,搞的宋濂已經不知道該如何自處了。
彆看他要教所有的皇子,但他最重要的名頭還是太子師。
結果太子師不教太子,還得被彆人非議。
宋濂心裡苦啊!
現在朱元璋主動提及自己,宋濂又怎麼能不感動呢。
隻是,他還未感動太久,朱元璋的一句話,又讓他不知所措了。
“老三,你答得不錯,不過朕並不這麼認為。”
朱元璋淡淡的說道。
宋濂一愣,這啥意思?
剛說完自己教的辛苦了,轉頭就說自己不這麼認為。
這不就是自己交錯了嗎?
朱棡也是立刻道:“還請父皇解惑。”
他這可是照著標準答案回答的,自己的父親為什麼會不認可?
朱棡的心裡,那是相當的疑惑。
朱元璋淡淡道:“朕以為,所謂天命,隻是天象而已,該來時便會來,該走時便會走。”
“朕能打下大明,和天命無關,乃是靠的朕自己。”
蘇璟那一整套氣候學的理論,讓朱元璋來說他肯定是說不出來的。
不過這不妨礙他承認蘇璟的理論。
“父皇英明神武,自然靠的是自己,什麼天命,在父皇麵前又算是什麼。”
朱樉這個時候又來吹彩虹屁了。
他沒有老三朱棡的腦子,但是他還是很會拍馬屁的。
朱元璋擺擺手,繼續道:“有人告訴朕,這天象之事乃是輪回。”
“唐初開元盛世,即便是契丹生活的遼東苦寒之地,亦是沃野千裡。”
“而到了唐末,大旱三年,百姓顆粒無收。”
“宋朝是如此,元朝亦是如此。”
“這便是天象輪回之變化,與君王無關,就好像太陽東升西落,隻是自然更替而已。”
朱元璋直接把蘇璟的結論說出來了。
這話一出,一群皇子那是立刻驚呆了,包括在場的所有人。
那些剛才還在找東西的國子監眾人,更是嚇得直接跪下了。
“父皇,您的意思難道是說,我大明也會出現這樣的天象?”
老三朱棡的腦子反應快,脫口而出道。
但剛一說出口,朱棡便意識到自己的話有問題了。
這豈不是在咒大明會合之前的王朝一樣因為天象滅亡麼。
“父皇,兒臣不是這個”
“老三,不用緊張。”
朱棡還想解釋,朱元璋直接道:“朕沒那麼脆弱,和朕說這話的人都沒事,你們更不會有事。”
相較於蘇璟之前說過的王朝滅亡論,人地矛盾和土地兼並。
這點自然氣候變化,在朱元璋的心裡,已經不算太大的事情了。
當然,這是相比較而言。
“你們也不用跪著了,給朕繼續找。”
朱元璋又說了一句,眾人這才開始行動起來。
但此刻明顯更加的拘謹了。
“陛下,請恕臣無禮。”
宋濂此刻來到了朱元璋的麵前,麵色無懼道。
“宋提舉有話直說,朕不怪罪你。”
朱元璋直接道。
他其實也想知道,這宋濂是怎麼看待蘇璟的言論的。
宋濂微微低頭道:“臣以為,陛下方才所言,唐朝之興衰變化對應的天象變化,豈不正印證了天命在,賢君才能讓治下風調雨順,昏君隻會招致天災。”
彆看古人很多時候科學沒發展,湧出了一些封建理論。
但這也是他們對於事物現象發生之後,對應規律的總結歸納。
可能原因是錯的,但在他們自己的邏輯內核之中,是可以成立的。
朱元璋看向宋濂說道:“宋提舉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
“隻不過,朕想問你一個問題。”
宋濂身子一正,看向朱元璋道:“陛下請問。”
朱元璋說道:“其實也不是朕的問題,而是太子的疑惑,朕算是代為轉達吧。”
太子!
又是蘇璟!
宋濂第一時間就反應了過來,此事還是和蘇璟有關!
這家夥,到底都在教導太子什麼東西?
想到此處,宋濂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回答這個問題。
朱元璋繼續道:“若是君王無道便會降下天災,那對君王即可,為何又要加於百姓之身。”
“天災起時,最苦的不是君王,而是百姓。”
“君王無道,苦的是百姓,招來天災,苦的還是百姓,這天,真的有道嗎?”
“太子說,君無道,百姓何辜?宋提舉何解?”
這是朱標的思考,也是他為什麼不願相信天命的關鍵原因。
是啊!
君王無道,你搞君王不就行了,為什麼要搞百姓呢?
也就是朱元璋這種開國皇帝才會這麼說了,換成其他的皇帝,都需要天命說來確定自己的統治身份正確性,防止彆人質疑。
老朱的天子,那不是繼承的,而是他親自打下來的,誰敢質疑?
宋濂愣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