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善長走了進來,朝著朱元璋恭敬道:“陛下,臣特來彙報。”
“哦。”
朱元璋麵露喜色道:“善長,你說的應該是關於太子反腐政令推行的事情吧。”
李善長立刻道:“陛下聖明,這幾日臣一直都在推行此事,如今已基本完成,托陛下的福,一切都很順利。”
果然,聽到一切順利的消息,朱元璋相當的滿意。
李善長則是繼續道:“依臣所見,太子殿下的政令已有成效,大明朝堂內的風氣,正在變好,太子殿下此舉,當真是大明之福。”
吹自己乾的好,不如吹太子朱標。
作為朱元璋的左丞相,李善長很清楚自己該說什麼。
“善長,你說的不錯。”
朱元璋點點頭道:“太子如此有能力,朕也能放心不少,這段時間,你也辛苦了。”
“陛下言重了,臣也隻是按著太子殿下的政令執行而已,算不了什麼。”
李善長低著頭道。
朱元璋看了看李善長,笑道:“善長,你跟著我時間也不短了,你我君臣二人,我也不說什麼客套話了,想要什麼賞賜直說。”
“臣惶恐,臣隻是做了一些微末的工作,不值得陛下如此厚愛。”
李善長當即朝著朱元璋跪下,十分的恭敬道。
“善長快快起來,你又沒犯錯,跪什麼。”
朱元璋一副有些責怪的語氣,但臉上的表情,卻是相當的滿意。
“多謝陛下。”
李善長起身,朝著朱元璋道:“陛下,此次臣推行政令,太常寺少卿倒是非常配合,也讓臣的工作輕鬆了不少。”
“哦,你是說胡惟庸?”
朱元璋微微回憶了一下,問道。
李善長點頭道:“正是,他身為太常寺少卿,本與此次反腐的事情關係不大,但卻非常認真,臣印象深刻,這才提了這麼一句。”
“嗯。”
朱元璋點點頭道:“朕知道了。”
“對了,明年北伐一事,後軍糧草的事情,還是要善長多費心了。”
李善長立刻躬身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絕對會竭儘全力,保障將士們的糧草。”
彆看李善長會揣摩朱元璋的心思,但他本身的能力,那也是絕對毋庸置疑的。
“好,善長,你真是朕的蕭何啊!”
朱元璋非常高興的拍了拍李善長的肩膀道。
李善長也是立刻表示道:“承蒙陛下厚愛,善長定不負陛下所托。”
彙報完事情,李善長便離開了奉先殿。
朱元璋的心情大好,想到朱標和蘇璟五天都沒啥消息的事情,也沒那麼在意了。
“對了,老五現在怎麼樣了?”
朱元璋一拍腦袋,突然想到了老五朱橚,這農學院也已經弄出來了,關於農作物的研究已經在進行了。
當初信誓旦旦主動要求去學習的老五,現在是什麼情況了?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
“說起來我還沒去看過農學院,正好去看看。”
朱元璋自語了一句,便直接啟程前往了農學院。
應天府外的一處田地之中,這裡正是農學院的實驗田。
戶部尚書楊思義正跟著五皇子朱橚,十分小心,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這可是五皇子,要是出半點事情,那他這個戶部尚書的腦袋怕是不夠用。
一開始他知道五皇子朱橚要過來的時候,也是相當的意外。
以為朱橚隻是好奇,過來玩玩看看,也沒太當回事。
畢竟朱橚現在年方九歲,一個純純的小孩子而已。
但朱橚來了之後,楊思義發現事情和自己想象的有些不同。
彆看朱橚年紀小,卻不是來鬨著玩的,真的是有來認真學習的,凡事都是親力親為,一點也不嫌累不嫌臟。
所以呢,雖然這會楊思義跟在朱橚的身後很小心的照看著,但並沒有半點的不耐煩。
如今時節剛剛入秋,也是小麥播種的時候,朱橚就是在實驗田中觀察這土地的情況。
“楊大人,這小麥種植前,土地要翻耕,深度是如何確定的?”
朱橚朝著楊思義問道。
“回五皇子,主要是根據小麥長成後紮根的深度來確定的。”
楊思義沒有遲疑當即回答了起來,他曾是司農卿,可不是空降的戶部尚書。
他繼續道:“當然,為了能更加準確的研究小麥產量與土地翻耕深度的關係,我們在另外一塊實驗田中也嘗試將翻耕深度增加了幾分。”
楊思義說的正是對照實驗辦法,正是朱標指導的,也就是蘇璟教過的東西。
彆看隻是一個簡單的辦法,但在這楊思義的眼裡,卻是相當的震撼。
這是一種之前他從未想過的思路。
有了這個方法論的指導,他對於農學院能弄出成果也是相當的有信心。
朱橚聽著楊思義的回答,默默的點頭,然後繼續在田間內觀察,時不時的提出問題,楊思義怎麼隨叫隨到,問什麼答什麼。
不遠處,已經來了一會的朱元璋看著這副景象,那也是相當的欣慰。
這老五,的確不隻是說著玩玩的,他是真的對這方麵有興趣。
既然如此,那自己或許現在就該考慮怎麼讓蘇璟教導一下朱橚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