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璟的身邊學習許久,朱標在這經濟發麵的認知,也提升了許多。
蘇璟點點頭道:“不錯,總結就六個字,要想富,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朱標重複了蘇璟的這句話,隻覺得簡單明了,十分的精髓。
蘇璟繼續道:“但牛懿,你想想,修路能讓我的造紙工坊賺更多錢,是不是我交的稅也更多了呢?”
“這事,最終還是國家受益吧。按你的說法,國家受益,路是不是得由官府來修。”
這一番話下來,朱標也是怔住了。
沒錯啊!
修路最終得利的,是國家,那由官府修路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隻是,朱標也是知道一些現實情況的。
這種事,官府不會管。
因為他們就沒有這樣發展的眼光。
“蘇師,官府修路的話,那必然又是徭役,這豈不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朱標朝著蘇璟反問道,官府的問題,朱標認為自己可以去改變,但這徭役,不是新的問題了嗎?
蘇璟笑了笑,說道:“那如果換一種方式呢?”
“這路自然是要修的,但換一種方法,例如遭災之年,或者收成不好的年份,官府原本應該開倉放糧,改成以工代賑。”
“征集他們去修橋鋪路,然後發放糧食,讓他們得以生存。”
“這樣一來,災民得到了救濟,這些公共設施的建設,也完成了。”
“到了來年,能夠更好的發展生產,也能更快的度過難關。”
蘇璟又提出了一個概念,以工代賑。
朱標仔細思考了一下蘇璟所說的內容,點頭道:“蘇師這以工代賑的想法,確實可以,但如此豈不是事事要等天災了?”
以工代賑,一方麵是解決了災民的問題,另一方麵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災後生產和經濟的恢複都有很好的作用。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總不能啥事都要等著發生了天災再來做吧。
“你考慮的沒毛病。”
蘇璟點點頭道:“若是豐年,難道就不修路了?該修肯定還是要修的。”
“不過辦法就又不一樣了,官府可以用集資的辦法,向民間借貸資金,然後再來修路,這樣一來,便不是徭役了,而是正常的工程。”
官府向民間借貸。
朱標聽著蘇璟的話,隻覺得是天方夜譚。
堂堂大明朝廷,竟然向百姓借錢,向商人借錢,那不是在搞笑麼。
商人之地位,乃是士農工商最低的。
任何一個朝代,真要沒錢,那要割商人也是直接出手,怎麼會有借錢的說法?
“蘇師,學生以為,這不就是變相的盤剝商人嗎?”
朱標看向蘇璟道,內心也極度的不理解。
蘇璟自己也是商人,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想法?
這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蘇璟在朱標的眼裡,可不是這種人。
蘇璟笑道:“不不不,這和盤剝有著本質的區彆。”
“你且聽我道來,這官府借貸了民間的資本修橋鋪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商人賺了錢,是不是這稅收就多了,稅收多了,官府就有錢了。”
“有錢便可以還錢了,到時候,不急著要錢的,那可就是借錢的人了。”
“畢竟,官府讓他們賺到錢了,這又有著欠錢的關係在,大家做生意的底氣也大些。”
古代不同於現在,官府的權威極高。
商人是很希望自己能和官府有些良性的關係的,這樣總比沒後台的好。
借點錢而已,又不是要全部資產,還能讓自己賺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呢?
蘇璟這一番話下來,朱標又有點懵了。
這好像是用百姓的錢,去讓百姓賺錢,官府在其中,就是起了個整合的作用。
咋一聽,有些不靠譜,但仔細想想,道理還真是這麼個道理。
“可是蘇師,要是修橋鋪路之後,沒賺到錢呢?”
朱標再度問道。
蘇璟所說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賺錢的基礎上。
沒有錢,一切就都隻是空中樓閣。
蘇璟卻是理所當然道:“那這就是上位者的事情了,若是連這點能力都沒有,那隻能說他們不合格。”
“辦法擺在這裡,執行者要是一點能力都沒有,就是神仙來教也是無用。”
簡單的道理,朱標根本無法反駁。
大明朝廷管理著大明疆域內無數的百姓,這麼一個巨大的國家,執政者必然是要有能力的。
這哪有事事都簡單順心的說法,有難度那是必然的。
“蘇師教誨深刻,學生受教。”
朱標認真點頭道。
蘇璟搖頭道:“我這算什麼深刻的教誨,隻是看到了一些平常人沒看到的東西罷了。”
對於自己所說的東西,蘇璟並不覺得是自己有多牛逼。
這隻不過是後人的智慧罷了,不代表古人就是愚蠢的。
“蘇師太謙虛了,學生以為,蘇璟所言,乃至理名言。”
朱標並沒有想太多,隻是覺得蘇璟這是在自謙。
“至理名言?”
蘇璟聞言,看向朱標道:“牛懿,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聽到蘇璟這話,朱標臉上露出疑惑道:“蘇師此言,又是何意?”
聽蘇璟講了這麼多,朱標的收獲簡直不要太多。
但現在聽這意思,又好像說的不對一般。
朱標實在是搞不懂了。
蘇璟自嘲道:“我不過就是一介普通人,治理國家乃是帝王之事,我能看到的東西,太少了,不過隻是用一些理想空談來幻想如何治理一個國家而已。”
“說到底,最多也就隻能算個鍵盤俠。”
“要是皇帝真全聽我的來治理國家,那恐怕就是個笑話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