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寒冷期和溫暖期,天子的問題!
金陵飯店,包廂。
“來,老劉,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些新菜品,這道是乾鍋花菜,此菜以花菜為主,五花肉為輔,花菜口感爽脆,肉片肥而不膩,配菜洋蔥香甜脆口。”
“這一道是乾煸四季豆,口感脆嫩,唇齒留香.”
蘇璟一道道的為劉伯溫介紹著菜肴,主要都是些明朝沒有蔬菜做的,聽的劉伯溫那是驚異連連。
嘗過之後更是覺得鮮香味美,無比的好吃。
這有蘇璟這位菜品開發總監,配合著金陵飯店大廚的手藝,所有的新菜品都是非常的好吃。
“蘇公子,這些菜好吃是好吃,但為何我之前從未聽聞過。”
劉伯溫一邊吃一邊問道。
他也活了大半輩子了,不說博聞強記,也算是見識不少。
但什麼花菜、四季豆還有辣椒之類的蔬菜,他根本就是聞所未聞。
如果隻有一兩樣還好,這幾乎道道菜裡都有個沒聽過沒見過,那就讓劉伯溫有些驚訝了。
“劉師,這些都是蘇師培育的,彆說是您了,就算是應天府的那些人,也沒人吃過。”
朱標在一旁解釋道:“就如同之前的土豆紅薯一樣。”
“原來如此,沒想到蘇公子在這方麵也有著如此才能,實在是讓我欽佩不已啊!”
劉伯溫立刻朝著蘇璟讚歎道。
隻不過,他這話說完,蘇璟和朱標的臉色,都微微有些異樣。
因為蘇璟的種植天賦,真的挺一般的。
或者說,蘇璟有理論知識,但自己操作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個那個的問題。
培育的這些蔬菜,其實大多數都不是蘇璟親自動手栽下的。
也不是蘇璟懶的弄,他倒是挺有興趣的,就是經過他手的作物,都容易死。
有時候蘇璟都懷疑自己身上是不是攜帶了什麼細菌,導致了這樣一個異常的現象。
倒是朱橚,平時裡偶爾會參與到培育的工作裡。
而經過朱橚的培育的作物,正好和蘇璟相反,全部都生長的很好。
“怎麼了,蘇公子,我說的有什麼問題嗎?”
劉伯溫看見蘇璟和朱標的神色有些異樣,也是好奇的問道。
“沒什麼,吃菜吃菜。”
蘇璟趕忙打了個哈哈,將這事給糊弄了過去。
朱橚一直都沒說話,默默的吃著,彆看他年紀小,但揭自己老師老底這種事他是不會乾的。
劉伯溫問道:“蘇公子,我看這些蔬菜都十分的新鮮,這個時節,如何會有這般新鮮的蔬菜呢?”
如今已是深秋,天氣很是寒冷。
雖說也有秋天能生長的蔬菜,但劉伯溫並不覺得今天吃的這些,全都是這一類的。
“哈哈,老劉,你這倒是問到點子上了。”
蘇璟哈哈笑道:“牛肅,你給他解釋解釋。”
這實際操作不行,但蘇璟理論還是在行的。
“是,蘇師。”
朱橚立刻開口道:“這些蔬菜的確不是秋天正常生長的蔬菜,但究其原因,植物生長的要素就是土壤、光照、空氣、養分、水分、溫度等。”
“隻要我們人為的營造一個全新的適宜蔬菜生長的環境,即便是蔬菜,也能反季節種植。”
“《漢書》,《齊民要術》之中均有類似的記載。”
沒錯,這反季節種植蔬菜,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早在古時便已經有了。
儘管蘇璟是按照現代種植思想知道的朱橚,不過朱橚還是從古籍之中找到了記載。
甚至在史書之中,還有著一些皇室吃反季節蔬菜的記錄。
漢朝時期有專門為皇室成員提供四季時蔬的機構,名字叫做太官園。
不過,後來太官園還是消失了。
因為《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不時不食”。
意思就是:不合時令的食物不能吃。這裡提到的所謂的不合時令的食物,自然就是指蔬菜、水果了。
儒學的思想,直接否定了這項技術。
“原來如此,倒是我孤陋寡聞了。”
劉伯溫點點頭,他雖然看過的書不少,但也不是全能的,這方麵的東西知道的還真不多。
他更多的是驚訝於五皇子朱橚,竟然對這些如此的了解。
蘇璟教導朱橚,平日難道都教的這些嗎?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同一種植物都會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化,這都是正常的。”
蘇璟淡淡的說道:“氣候就像是一個魔法師,能帶來的變化太大了。”
氣候!
聽到蘇璟聽到氣候,劉伯溫的神色頓時一變。
他朝著蘇璟道:“蘇公子,我曾聽老爺說過,蘇公子教導少爺談及了王朝與天象之關聯,我在家裡也查閱了一些資料,有些疑惑想問問蘇公子。”
王朝興盛衰亡,和氣候之間的關係。
這是劉伯溫在家中研究了許久的一個方向。
“哦,老劉,伱對這個也有研究麼?說來聽聽。”
蘇璟好奇的問道。
對於劉伯溫為什麼會知道自己和朱標講課的內容,他並沒有太過懷疑。
因為當初就是朱元璋和劉伯溫一起聽他說的大明皇室供養會拖垮大明這樣驚世駭俗的殺頭言論。
就這關係,知道點這個,不算什麼。
劉伯溫說道:“《孟子·滕文公下》記載,驅武、豹、犀、象而遠之。這時正處西周為犬戎滅國之際,說的是當時各種大型的猛獸遠離自己生長的地方,這應該指當時的氣候寒冷,溫度驟降,北方的遊牧民族亦是無法生存,隻能南下拚命。”
“魏晉南北朝時期,《晉書.慕容皝載記》中記載,從遼東灣西北到東南沿岸,連續三年都結冰了。”
“南宋末年,華北的梅樹不能生長,太湖湖麵冰封,洞庭湖周邊的果樹柑橘凍斃,九月份北方便連日大雪,京杭大運河結冰更是常有之事。”
“按照時間推算,這些時期持續的時間都是兩百到三百年,而在這些時期的中間,則是氣候溫暖宜人,糧食豐產的階段。”
“按照大致的時間推算,這樣寒冷的時期,就快要到來了,是不是,蘇公子?”
劉伯溫就是劉伯溫,這一波引經據典,直接找到了各種典籍中的記錄佐證氣候的變化。
比起蘇璟所說大明將來會出現天災,劉伯溫這是直接將預言往前拉了許多年。
這聽得朱標的臉色大變,他以為大明的時間還很長,但現在看來,按照劉伯溫的說法,似乎並沒有多少時間了。
他看向蘇璟,想要從蘇璟的口中得到準確的答案。
“不錯啊,老劉。”
蘇璟稱讚道:“看來你是真的研究過了,的確,你說的這三個時期,其實就是寒冷期。”
“而商周文明,秦王一統,漢唐盛世和蒙元逐鹿中原,這幾個時期就是溫暖期。”
“溫暖期和寒冷期總是交替出現的,總的來說規律是大致如此的,但實際上還是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彆。”
“比如持續時間上,規模上,都會因為氣候變化的出現一些微調。”
“不過對於曆史而言隻是微調,但對於我們來說,便不是微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