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朝著蘇璟問道。
不會有人餓死。
這.
蘇璟突然想到了前世,全世界的糧食產量,完全足夠養活全部的人口,但全世界的饑荒人口,依舊很多。
“不,老劉,糧食再多,依舊有人會餓死的。”
蘇璟搖了搖頭道。
劉伯溫反應很快,立刻知道自己剛才說的話有些過於天真了。
這不久前,大明才出了一次賑災糧貪腐案。
要想沒人餓死,隻是光有糧食產量是不夠的。
蘇璟繼續道:“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會不斷的提高,這就導致了生產關係會發生變化。”
“就好像我剛才所說的那種未來的紡織機,還有未來的糧食產量暴增,都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但對於大明,或者說對於整個封建王朝而言,這卻並不是必然的。”
“老劉,你知道為什麼嗎?”
蘇璟朝著劉伯溫再度問道。
劉伯溫眉頭緊鎖,思考了一會,回答道:“因為大明沒有科學?”
一針見血,相當的準確。
蘇璟點頭道:“沒錯,老劉,因為封建社會下,統治者不僅要統治疆域,還要統治思想。”
“大明是大一統的王朝,或者說咱們華夏大地上自秦朝之後,不斷誕生的都是大一統王朝。”
“這樣的王朝自然是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但對於百姓的思想禁錮也是無比強大的。”
“還有著儒學這門無比切合統治者的思想枷鎖,簡直就是得天獨厚!”
“科學,在被禁錮思想的狀況下是難以發展的。”
說到此處,蘇璟都有些義憤填膺起來。
他也學過曆史,現在更是穿越明朝,知曉了咱們老祖宗曾經有過許多牛逼的發現,科學的萌芽。
但最後,卻是全都被扼殺了。
在這麼一條治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以蘇璟看來,儒學是首當其衝的大問題。
劉伯溫聽著蘇璟的話語,那些統治疆域統治思想的內容,讓他震撼。
“蘇公子,難道儒學不好嗎?”
劉伯溫朝著蘇璟問道,劉伯溫也是個儒學大家,對於蘇璟這般的評價,總還是覺得有些偏頗的。
“那就要老劉你認為的好是什麼好了。”
蘇璟淡淡道:“以治人而言,儒學乃是大道,但以科學而言,儒學便是歧路。”
治人。
科學。
劉伯溫被蘇璟這麼一說,也有些疑惑了。
蘇璟繼續道:“科學之發展,乃是從無至有之過程,需要是思想和思維的創新,而儒學呢,隻讓我們學先賢之論,明先賢之義,不思創舉,不論創新。”
“以儒學為主導,哪能有什麼科學的發展。”
“簡單的說,就是儒學講究的是守舊。
祖師爺說的就是對的,祖師爺做的事就要學習。
不同於祖師爺的話不能說,祖師爺沒做過的事不能做。
思想永遠都停留在了剛剛誕生時候的樣子,後人永遠是在向後看。
而科學,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必須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向前看。
需要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創造,需要冒險精神。
這和儒家傳統的思想是相違背的,一切按照祖先的安排,循序漸進,永遠都不會出錯。
比如孔子一直主張恢複西周時代便是明證!”
蘇璟侃侃而談,也是放開了話匣子。
這在明朝貶低儒學,其實是一件挺大膽的事情。
但蘇璟的興致正高,也不管這麼多了。
劉伯溫仔細的聽著蘇璟的吐槽,從一開始的不解,到慢慢理解。
蘇璟好像說的真沒有什麼問題。
劉伯溫不是那種隻會讀死書的儒生,他固然也敬畏先賢,但並沒有到作為信仰的地步。
能夠為朱元璋爭奪天下出謀劃策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什麼因循守舊之人。
所以這會對於蘇璟所講述的內容,心中生出了相當的認同之感。
儒學對於科學,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壓製。
此時,他又想到了此前朱元璋問過的科舉的事情。
八股取仕,隻能用先賢之言來回答,禁止有自己的想法。
“蘇公子,這科舉是不是也阻礙了科學之發展。”
劉伯溫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一愣,沒想到劉伯溫竟然這就能聯係上科舉了。
“算是吧。”
蘇璟點點頭道:“但科舉本身不是錯誤,而是科舉如今的內核,已然是為了統一思想。”
“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科舉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本身算的上是巨大的創新。”
“可惜,這創新的產物,卻被用來守舊,真是諷刺。”
對於科舉本身,蘇璟其實並不覺得是什麼不好的東西。
遴選人才,讓普通人有階級躍遷的通道可走,國家的人才更好的被發現。
同時也讓百姓願意去讀書,去學習知識。
隻不過,科舉這八股取仕的方式,無疑是思想上的大害。
“創新之物,用來守舊”
劉伯溫喃喃自語,仔細想著不久前朱元璋和自己說的科舉章程。
簡直和蘇璟說的一般無二,完全是為了將儒家的思想灌輸到讀書人的腦子裡。
什麼都用先賢的言論來解決,思想也一直都是先賢的思想。
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祖宗之法不可變。
“蘇公子,老劉受教了。”
劉伯溫朝著蘇璟拱手,神情莊重。
他是真的學到了很多,感悟頗深。
蘇璟擺擺手道:“說岔了說岔了,我們還是說社會形態轉變的事吧。”
“咱們這片土地上,科學無法發展,則新的生產力工具不會出現,生產力的提升也不會有,那麼新的社會形態自然也就不會自然出現了。”
“無非就是一直的王朝興衰輪回,當然,前提是沒有外力打破的基礎上。”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