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老三朱棡之外,其他的幾人都有些畏畏縮縮的。
讀書沒讀好,生怕朱元璋來個抽查。
好在朱元璋今天過來不是來抽查的,他看向卡奧斯道:“卡奧斯,之前蘇璟出的那道題,解出來了嗎?”
卡奧斯回答道:“回稟陛下,臣已經解出來了。”
“快給朕看看。”
朱元璋當即催促道。
此時一旁的朱棡走上前來從懷中掏出了一張紙遞給了朱元璋:“父皇,此題兒臣在卡奧斯先生的教導下,解出來了。”
這題他早就解出了答案,不過一直沒機會交給朱元璋而已。
“好!”
朱元璋點點頭,接過打開看了一眼。
很可惜,他並不能看懂三元一次方程。
不過這並不影響什麼,朱元璋再度看了看三兒子朱棡:
“很好,老三你做的不錯。”
聽到朱元璋的誇獎,朱棡當即說道:“一切都是卡奧斯先生教導的好。”
這讓一旁的其他幾個皇子看的都是相當的羨慕。
嫉妒肯定是談不上,因為卡奧斯教導的東西,他們一開始也是跟著學了的。
隻可惜,數學這東西,不懂就是不懂。
學不會,那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朱元璋又看向卡奧斯道:“卡奧斯,你教導老三教導的不錯,這次有沒有什麼數學題要出給蘇璟的,我給你帶過去。”
寫信給朱標,但讓蘇璟有點事做做也是好的。
卡奧斯搖頭道:“陛下,蘇先生之數學遠勝於我,卡奧斯沒有什麼題可以出給蘇先生了。”
這幾次交鋒,卡奧斯已經認知到了自己的水平不如蘇璟。
他當然有不解的問題想要求教蘇璟,但並不是這樣的書信,而是有機會當麵討教。
“那好吧。”
朱元璋並未強求,正欲離開,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伱們都給朕聽好了,奉天殿外有一個銅鼎,不論你們使用什麼樣的器具,隻要能一個人把這鼎舉起來,朕可以答應你們一個要求。”
朱元璋朝著麵前的幾位皇子說道。
既然大兒子朱標都能讓一個重達幾百斤的煉丹爐升起來,那用來考考自己的兒子們也不錯。
一眾皇子有些懵,沒懂朱元璋這突然出了這麼一道題是什麼意思。
但當朱元璋說出能答應他們一個要求的時候,他們的神色立刻就變了。
這可是朱元璋許諾的一個要求。
上次那道題,被朱橚解開,可是讓他們羨慕了許久。
沒想到,這會又來了一個。
“是,父皇!”
……
幾位皇子立刻答應下來。
“好了,朕先走了。”
朱元璋轉身離開了大本堂。
等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幾位皇子便興奮了起來。
他們一溜煙的跑到了奉天殿外。
朱元璋的許諾,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但當他們親眼見到那個大銅鼎的時候,就愣住了。
好家夥,這個銅鼎長的比他們人還高。
“二哥,好大啊!”
老六朱楨抬頭看著這個銅鼎,他連一隻腳的高度都夠不上。
“我來試試!”
老二朱樉是個憨憨的主,直接來到了大鼎旁,伸手就抱了上去。
這大冷天的,銅鼎表麵是非常涼的,手掌剛一接觸到銅鼎,朱樉的身體就有點哆嗦。
但這麼多弟弟看著呢,再冷他也得扛住了。
“哈!”
隻見朱樉雙手抱住大鼎,大喝一聲,使出了吃奶的力氣。
但任憑他的臉色漲的通紅,這大銅鼎也是紋絲未動。
壓根沒有任何的作用。
“哈!”
朱樉再度發力,還是沒動。
“呼~~~~~呼~~~~~”
嘗試了兩次未果的朱樉不得不停了下來,大口的喘息著。
等氣息稍稍緩了些之後他才說道:“太重了,根本不可能嘛,父皇是在和我們開玩笑吧。”
他已經是眾皇子之中力氣最大的了,就算是太子朱標,在蠻力上也比不上他。
至於朱樉的弟弟們,年齡都還太小了,他都不能撼動其分毫,弟弟們更不可能了。
朱樉第一時間就覺得自己被父親朱元璋給耍了。
老三朱棡則是在一旁看了看,仔細的回憶了一下,說道:“二哥,如果我記得沒錯的,這尊銅鼎的重量應該是七百多斤。”
按照明朝的重量和現代重量換算。
七百多斤就相當於現代重量的八百斤往上了。
這樣的重量,彆說是一個小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幾乎沒有撼動的可能。
霸王項羽或許是力能扛鼎,但這八百斤的大鼎,也不好說、
“果然,父皇這肯定是開玩笑。”
朱樉聽到朱棡的話之後,立刻道:“七百多斤,這怎麼可能舉得起來嘛。”
“二皇子,我聽陛下的意思,或許並不是讓你們直接舉起來,而是借用器物。”
跟著來的卡奧斯朝著朱樉說道。
朱元璋給出這麼一個難題,雖然他不是皇子,但這並不妨礙他來看看熱鬨。
“卡奧斯先生說的不錯,父皇強調了,隻要是一個人舉起就行,用什麼器具無所謂。”
朱棡點點頭道。
朱樉卻不以為意道:“用什麼都不可能!這麼重,還能有什麼東西能讓銅鼎變輕不成。”
就他的腦子,反正是不會往複雜的方向去想。
嘗試無果,直接放棄。
朱樉那是相當的乾脆,轉身就離開了。
其他的幾人看著這個大鼎,陷入了思考之中。
而卡奧斯的心裡,已然有了辦法。
在工程機械方麵,古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智慧,這種垂吊重物的器具,還是有的。
隻不過,現在的卡奧斯並未說出自己會的事實。
皇帝給自己兒子們下達的任務,獎勵還是皇帝的許諾。
學了這麼久的儒學,卡奧斯已經深諳中庸之道。
這種時候,不能露頭。
而皇子們在奉天殿前扛大鼎的消息,也很快傳遍了朝堂。
朱元璋給皇子們出的題,也是讓大臣們討論了起來。
一尊重大七百斤的大銅鼎,要讓皇子們單人舉起來。
他們之中,最大的是朱樉,還未成年,十六歲都沒。
顯然,大部分大臣們的第一想法,也是這件事不可能。
當然,也有有想法的大臣,比如工部的官員。
主管工程的,雖說大部分都是處理行政之事,但也不是全都一點技術不懂。
但大家都很默契,沒人和皇子們說什麼。
這是朱元璋的家事,他們摻和不對勁。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